正月初二,明家。
明秀才看着自己的三个儿女还有女婿及几个孩子,满心都是欢喜。
“明睿,明扬、明成,又是新的一年,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明扬道:“爹,姐夫,这几天我想了又想,到底是去府学还是去考日月书院,每年正月十六、八月十六,书院都招新生。
童生招二十至五十人,秀才、举人也一样,书院总人数绝不超过八百人,可去考的人不比院试、乡试少,也就是说不容易考上,姐夫,你可愿意跟我一起去试试?”
在靖朝,日月书院应该是最大最好的私家书院了,每年中秀才、举人、进士的人数连着好几年都是第一。
书院里的先生各方面待遇不比一般官员差,走在外面也格外让人尊敬。
读书一途,日月书院堪称传奇般的存在。
因为它建起来也不过十余年,时间并不长。
“我倒是想,可难啊,这半年我又花费了不少时间在家事上,实在没什么把握,再有,那书院一个月只月底三天假,半年才能回来住几天,我不怎么放心家里。”
明月看着明扬:“那书院在哪,附近可有县城或者镇,能不能带孩子们去?”
“大姐,听说那书院离阳山县城最近,骡车差不多一趟大半个时辰,那里已经是淮南府跟庆阳府的边界了,一天甚至可以在两个州府来回跑。”
“娘子,你想带孩子们一起去吗?”
“相公,如果你跟明扬都能考中,我倒是想去看看,如果真的离县城只有大半个时辰,我去了,起码你们能每几天就能回来一次。”
老秀才看看小儿子,他正低着头看手里的小刀,对去哪读书真是一点不关心。
“如果明睿跟明扬真的能考中,你带朵儿、清雨过去住住,景琛、清风就住我家里,不必来回跑,明成肯定是考不上,今年就在县学读书吧。”
明成这才抬头看看爹:“我不,我跟大姐走。”
明睿笑:“明成是不舍得他大姐的饭菜。”
连明母都乐起来,小儿子她是不打算放出去,在县学待一年再说。
其实,明月心里乱得很,日月书院在淮南府边界,位置是最好不过,,她想去那边买个大宅子,或者一个大庄子,两家人都搬过去住,大伯家院意,也可以跟着一起去做生意。
这边无非是把宅子空出来。
但县城的宅子是刚买不久,大伯家的新宅子还没有搬进去住一天,她怎么能说出口又搬家?
银子他们是有,但来路根本没法子说,也就是说能明面上动的银子极少,再多就说不清楚了,这两个月开支太大了,跟家里说的,每个月做生意也就赚几十两而已。
罢了,回去两人再商量吧。
明睿当然知道娘子的考虑,他自己何尝不是这样?
明秀才跟女婿讲着去日月书院的好处,他是想女婿跟儿子都能考去书院,这样三年后中举的可能性更大。
禀生秀才只要年纪轻,能中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
“那就试试吧,其他的事,娘子,我们回去再商量。”明睿看着明扬,“明扬,你是新婚,你娘子应该跟着回府城吧?”
明扬多少有些脸红:“这就看爹娘的了,爹娘如果同意那就带着去府城,留在家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