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景出身在有教养的大家庭,又是知书达理的书生。感觉到老板娘答应时的那份心是真诚的,被她脸上洋溢出来的助人为乐的表情所感动。于是马上立正身子,向孙东琼恭恭敬敬地鞠躬,并说道:“多谢依母的收留之恩,来日我有能力,一定报答您今天的滴水之恩!”
孙东琼真有慈母心肠,满口答应:“依弟客气了,只要你住得下就请便吧!”
杨景的思想,还是称得上思维敏捷、做事果断、粗中有细的,知道出门在外,走一步算一步。当下不管这茅寮是否通风,夜半会冷不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比较安全,若不安全的话,老板娘是会从脸上表现出异样的。
现在入夜了,也算是有个栖身之处吧!不然的话,盲目奔跑也未必有这么好的安身之处。
夜深人静过后,台江海潮的晚风如哨子般接至而来,把茅寮屋顶上的茅草片吹得沙沙作响。当人的身体处于静态休息时,思想松懈下来,各种敏感度就会提高。此时杨景觉得无情的秋风,总是特意地朝他扑面而来。感觉身子冷嗖嗖,如同用扇子般扇进柴火缝隙,不停地钻进杨景单薄的衣襟里。他只好双手抱膝,背靠柴火,在墙角蜷缩成一团。他想:“如果有些稻草什么的垫在地上,那该多好!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是,什么都没有,没有那条件。”
人身在外,心在家,杨景伸出左手捏了一下口袋里的铜钱,生怕掉了一枚似的,可以说这是他的救命钱了。然后又全部拿出来放在地上一枚一枚地数过一遍,二十五枚,五个钱一碗锅边糊,一天三餐。就是说在两天内必须找到谟武乡人,或者娘舅的货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是面临流落街头!
月亮在头顶上行走,茅寮里传出阵阵轻轻的呼噜声,那是少年杨景劳累过度,已进入了梦乡……
鸡叫三更,把杨景惊醒了,虽然说昨晚呼噜声打得巨响,但那心头掂念之事确没有忘过。随时都在提醒杨景早点去台江码头找娘舅。当他冲出茅寮时,月亮还在慢悠悠地向西移。
杨景有礼貌地走到铺子门口,刚好老板娘也在灶台生火,准备做早点了。杨景赶上前一步深深鞠躬作揖道:“依母早安!多谢您收留一宿,我得去台江码头找小伙伴们了,好一起赶回老家顺昌去。”
孙东琼接口问道:“依弟啊,茅寮借宿,一点小事何足挂齿呢?谢谢就免啦!还这么早去台江,太早了是找不到人的喔!不妨等会儿天亮了吃碗锅边鼎再赶路!”
杨景想了一下也是,天尚早,何况去台江方向的路朝哪边走他也不知道,睡了一夜都没有印象了,还得靠问过往行人。
于是杨景随口问道:“既然如此,依母,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上忙的吗?”
“灶头的事你自然做不来,那就到街尾水井去帮我挑两担水来,就跟我们一起吃早餐吧。”
杨景听到老板娘肯用挑水抵铜钱,免费吃早餐,算得上是天大的美差了。他赶紧动身挑着空水桶,大踏步地向街尾奔去。
这是一口用青砖砌成四方形的古井,大约六七米深。杨景在水井里拉着绳子拼命地抖动,奇怪了,就是罩不着水上来。
因为杨景出生在闽北山区,处处森林茂密,最不缺的就是纯天然的山泉水与河水。根本不需要在地底下打井取水。
半天了,还不见杨景回来。孙东琼不知道这个少年出了什么事,火生起了,正在等着井水来下锅呢,于是叫女儿陈玉香赶快去街尾瞧瞧。
当陈玉香跑到水井旁时,看到杨景是满头大汗,整个人扑倒在井口,翘起屁股,还在用双手使劲摇着绳子,井边很多等挑水的男孩、女孩、大人都在笑他。
这时只听到背后一句:“让我来。”
杨景见陈玉香只要一只手轻轻地把绳子一荡,井下的小桶就罩满水提上来了。
第一次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小姑娘面前出丑,他整张脸羞羞的,通红起来,他好奇地问道:“小妹妹,有什么窍门吗?教我!”
陈玉香答道:“我也说不上来,应该是习惯成自然吧!”
在她的帮助下,杨景才把这一担水挑回了店里。
杨景又跑去了街尾井里打水,因为水井只有一口,而挑水的人多要排队。杨景自我推荐说:“我来帮你们打水!”原来杨景是想学井底舀水知识。
孙东琼很客气,打了两碗浓浓的给杨景吃,还问依弟饱了没有?
喜欢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请大家收藏:()我杨家故乡在很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