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有您们依然蓬荜生辉。
每次走进我杨家大宅院,每当我站立在大厅,就会情不自禁地抬头目视祖母,伯伯,伯母,父亲的座相很久,很久……
感恩有您们守护和庇佑子孙,老宅有您们依然蓬毕生辉。
尤其记忆起从小把我抱大,对我疼爱有加的祖母时,想起这位我们杨氏家族的伟大女性时,我觉得我来投胎能成为您名下的后代子孙,我感到非常骄傲!并深深地感到在我血液里有种自豪感,同时也有一种愧疚感。
自豪的是――杨家媳妇中出了这样一位精英女性,是我杨家后人的福气。而愧疚的是,在那个世态炎凉的年代里,因为她一生中几乎没有享过清福,一直到终老,她都是在饥寒交迫中度过人生岁月的。
今天,在这样一个阳春三月的感恩节里,应该说,不但杨氏族人欠她一个致敬,乃至我们直系血亲的孙子们,更是欠这位伟大的祖母一个庄严的敬礼!
可以说,她是近代指引我杨家走向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她又是我们杨家在那种风雨飘摇的年代里撑起杨家,独挡一面的智慧女神!在最困难时期,她对我杨家不离不弃,是最顶风顶水拼命划船的人,也是我们杨家这一代里最杰出的高智商的女士,并且是历届媳妇中贡献最大,并且承上启下的最伟大的祖母!
是的,是您的精神和贤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杨家后来的好媳妇儿们。
祖母大名叫李贵娥,小名李可娥,出生于一户当地豪门。在她十三岁那年初春,她坐着八抬花轿,在谟武村常弄巷杨家老宅大门前下轿。
那天祖母身着大红绣袍,披着大红盖头,踩着三寸金莲,红红的布鞋,在一片唢呐和鞭炮声中,在金童玉女和伴娘中间,步履轻盈,款款地走进了杨府。
下面请大家跟着我的墨迹寻踪,用一个小故事来证明这位女性的机智和看她是怎样为人处事的吧!
故事题用《儿子家书中断,母亲借笔续写》
说起这件事,已被历史尘封了半个多世纪。随着岁月的悠悠流逝,随着我目睹祖母,阿伯,阿母,父亲这四位杨家亲人的相继去世,所有杨家前辈们的故事,所有父辈们的那份珍珠般的亲情往事,那份为家人付出的大爱,那份纯洁的母子鱼水融洽……也就慢慢地荡进了我们这代后人的视线。
本不想打开这页“聊斋”,因为它也不是什么一桩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是一份情系家族之门风的事迹罢了。
那么,是一个怎样的事发过程呢?祖母当时是怎样巧妙一招,平定了四面八方,稳住了亲戚朋友心里的惊慌呢?那么这个段子的起源来自哪个年头呢?
好,既然此时月色较好,夜晚清冷的山野寂静,又无睡意嗑嗑,我还是起身坐在灯下,从竹筒里抽出铅笔,画上了怀旧这页。还原当时《儿子家书中断,母亲借笔续写》这段的来龙去脉,把它解开,好让这小小动人的情景,让这美丽的秘密故事展现在大家面前吧!
拉开序幕,要讲的是抗美援朝时期,从1950年7月开始志愿军集结于河北、山东、辽宁准备入朝参战。到1953年,朝鲜战争战事基本结束。
杨家段子里,我父亲乳名杨浩,实名叫杨绪长,生于1926年11月14日。在1950年农历10月份,年纪二十四岁的他光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省邵武市新兵营训练了有三个月时,就听说要出国打仗!打战的地方也不知道是去千里还是去万里之外,总感觉到身至天边去一样。
顷刻间,他有种难以割舍亲人的心情总在心头起伏,马上就要离开闽北邵武市了,离故乡的亲人越来越远去了。
于是,父亲铺纸写了六年军旅生涯中的第一封家信。
在写这封家书之前,他是从来没写过字的,这些字都是在短短的三个月的军营生活中,他刻苦努力下学的,还学到了上百个单字。
据说父亲当时是举笔写了好几张信纸,想把所学到的这上百个单字逐个逐个字都用上,来炫耀一下自己在部队里学的文化,蛮有惜字如金的意思。他像串珍珠一样串联并句,但是,一旦念起来又很不成文,所表达的意思也太笼统了。然后他把上百个字全部砍掉,干脆利索地归纳总结出了十个大字:“母亲,哥哥,大嫂,我爱您们!
写完后,看似平平常常的十个字,但念着念着却把自己感动得哭了。是啊,看似平常的十个字,可它们包含的意义却太多太多了!太金贵了!因为我爷爷去世得早,是祖母把阿伯、我父亲,还有两个姑姑,一共四个姊妹含辛茹苦带大。待到伯伯初长成年19岁时,自古有云:“长兄为父(父亲那年13岁,小姑才1岁)。”他就接过祖母手上的接力棒,把这个风雨飘摇的破碎的家支撑起来了。伯伯大我父亲六岁,培养我父亲到二十四岁时,正壮年顶力为家干农活时,父亲却脱离了家庭劳动,不保家人来,反而参军保国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父亲在新兵连时低眉思去,明天车轮一滚出境,不知何年马月才能归故里。所以家信里写的这十个字是字字值千金!怎不叫人泪下呢?
第一封家书寄出,是农历十二月里,闽北的天气正是大雪纷飞时节。过了十来天,阿伯收到信件后,顷刻间,手足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本故事小说中的杨景是我阿伯。杨景是他乳名,大名叫杨绪芳,一九六二年去世。我没有见过他,因为那年我才出生。
我伯母叫游招珠,记得大概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快过年了,是个大雪天,我说:“阿母,这么冷的天,我脚没有袜子穿都冻肿了!”
想不到50多岁的伯母给我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下面是她的原话:
“你说你脚冻肿了,我给你讲一个大雪天的故事。那年的大雪天,你阿伯收到你父亲的第一封信的时候,已经是12月底,差几天就过年了,他拿着信跑去谟武村游酢弄廖家庴。当时廖家是谟武村最有文化的人,信封是廖家人用剪刀轻轻的把信封边沿剪开。
廖先生看了信全文,沉默了片刻以后,才念你阿伯听的,信的全文就十个字:母亲,哥哥,大嫂,我爱您们!
你阿伯听到这里笑了,可听到廖先生不念下去了,他催足道:念啊,再念下去啊!我在听呀!廖先生说念完了,阿伯当时不理解,为什么弟弟不多写几个字?
说这事很奇怪,当天晚上你阿伯做了一个梦,梦里总是弟弟在叫哥哥、哥哥!
天亮了,你阿伯叫我和你奶奶赶快苞两斗米的粽子,我们没有问他包粽子的缘由,只知道他喜欢吃粽子。
粽子包好,煮好也就是中午12点左右,他没有吃半个,叫我全部装在布袋里,还叫我去杂物间拿三双草鞋出来。就这样,他背着粽子带着草鞋,从后门走菜园地去乘渡船了。那年是1950年农历12月23,那几天天气出奇的冷,中午12点了,渡船板上的冰还没有化掉,艄公开玩笑的说:这么冷的天,你过渡去哪里?
你阿伯回答:我去看我弟弟。
你弟弟在哪里呀?
廖先生说在邵武新兵营!从曹甘际翻山过去,是大干乡那边走。
艄公开玩笑的说,我估计你是去找小老婆。”
因为五十年代很多乡村没有通公路,阿伯用了一夜一白天的时间,不知翻了几座山,走了多少冤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