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村里的老把式张大爷,他可是这十里八乡有名的“活地图”,对这山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
“张大爷,您来得正好!”吴龙像是看到了救星,“我们想在山里,找一些适合编筐的树皮和藤条,您给指点指点哪里有?”
“我以为啥大事呢?这事儿啊,简单!”
张大爷捋了捋胡须,笑着说,“以我几十年的经验来看,这榆树、桦树的树皮,还有那山坡上的荆条、柳条,都是编筐的好材料,他们的韧性不输竹子!”
“真的?那太好了!”吴龙大喜过望,这下可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啊!
在张大爷的指点下,战士们很快就找到了一大堆合适的树皮和藤条。
“这树皮啊,要先泡软,再捶打,才能用来编筐。”
张大爷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这藤条呢,也要先泡水,泡软了才好弯曲……看看,就像这样。。。。”
战士们跟着张大爷认真地学习着,一个个都惊叹不已。
“这树皮,真是个好东西啊!”李铁牛拿着一块处理好的树皮,爱不释手,“又柔又韧,比那野草强多了!”
“这藤条更厉害,你看这韧性,都能打结了!”赵连长拿着一根藤条,用力地弯了弯,啧啧称奇。他没想到,细细的一根藤条,竟然有竹子一样的韧性。
经过几天的忙碌,第一批用树皮和藤条编织的筐子、篮子终于诞生了!
当这些新编织的筐子、篮子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我的天!这还是筐子吗?简直就是艺术品啊!”
“这花纹,这做工,比那城里卖的都好看!”
“这筐子真结实,装多少粮食都不怕了!”
战士们围着这些新筐子,一个个赞不绝口,眼神中充满了喜爱和渴望。
“这都是吴教员的功劳啊!”李铁牛拿着一个新编织的篮子,激动地说,“要不是吴教员,我们还用着那些破烂玩意儿呢!”
“吴教员真是神了!”赵连长也竖起了大拇指,
“这树皮和藤条,在他手里,简直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看着战士们兴奋的样子,吴龙的嘴角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同志们,这只是个开始!”吴龙振臂高呼,“我们要利用这山里的资源,开发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让咱们南泥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好!吴教员,我们都听您的!”战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光有树皮和藤条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这编织的手艺发扬光大!”
吴龙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要让这编织品,也像笔墨纸砚一样,成为咱们南泥湾的另一块‘金字招牌’!”
“吴教员,您说吧,我们都跟着您干!”李铁牛拍着胸脯说道,其他战士也都纷纷表示支持。
“好,那我们就大干一场!”吴龙豪情万丈地说,“我们要让南泥湾,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