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心中的想法,我开始注意洛阳的变化。当初在大将军府教书日子所见过的洛阳,已经变的十分残破。烟熏火烤后的痕迹,布满整个城市。真不知道当时董卓撤兵的时候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一把火把这里烧掉。这样做除了显示他的愚蠢,目光短浅外,还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看法可以加到他身上。因为这种做法一点都不可取,这样做事情,好像是在明确的告诉别人,董卓根本就是在摆明自己不想回来,或者他已经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回这里来似的。虽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真实,但是这样毁弃一座大城,也真是够愚蠢的。如果董卓以后还要派兵回来,或者更加的向东,这样一座可以做为重要补给站的城市,他居然就这样一把火就烧掉了。而且还在长安准备什么郿坞,这个郿坞,简直就是董卓在建造自己的坟墓。和我所知道的历史好像有些不同,郿坞的建设好像是董卓做出迁都很久以前就开始准备建造的,只不过到了长安后加快了速度。从那么快的就建好郿坞来看,也许董卓很早就准备胁持皇帝到长安。
想着这些事情,在洛阳的大街上游荡的我,不知不觉来到皇宫的前面。站在洛阳宫城的前面,看着面前的断垣残壁,以及周围窝棚里传来的嘤嘤的哭声。这时夕阳的残光,正好映照在宫墙上,想着想着,不禁随口念出声来:
太康起始,商汤承继。
周公新邑,圣人曾临。
光武定鼎,兴复汉室。
呜乎哀哉,内戚专权。
将军计穷,兵祸京城。
帝室不兴,朝纲难振。
诸侯兴师,伐奸勤王。
败贼胆丧,祸延帝京。
哀我百姓,无辜牵连。
西山残阳,独照宫墙。
我念完后,不禁想起那个砸水缸出名的小孩的诗句,现在面前残破的宫室,还真是一面最好说明那句诗的影像。光武中兴至此,汉家宫室,居然残破成这样,不知道那个斩白蛇的亭长,想没有想到今天的事情。
发完牢骚后,正在思想的我听见一人向我招呼:&ldo;先生,先生?&rdo;
第四章动乱序曲第三十节匈奴
听见这声招呼后,我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看清是什么人后,我不禁皱了一下眉头。我看看这人,又看看四周后说道:&ldo;你怎么还在这里。&rdo;
来人向我敬礼后说道:&ldo;是公子叫我留下的,他说媚娘夫人曾经传讯,最好在洛阳附近,布置一些接应先生的人。&rdo;来人是护辽军中级校尉路原,看着这个本来应该已经撤退的人在这里,我不禁有点惊讶。既然人都在这里,再说什么,也没有用处,因此听了路原的回答后,我只好心里叹息一声而已。
想到这里我看看路原后问道:&ldo;你们还有人吗?现在在那里?&rdo;
路原向我行礼后回到道:&ldo;在上次部队藏身地方的附近,先生跟我一起去吗?&rdo;
我点点头说道:&ldo;好,我和你一起去。&rdo;说完话后,我就跟着路原,连夜离开洛阳。我们来到路原说的,部队藏身的地方。这里不但有接应我的三队人,不过马匹只有,我骑乘的一匹,还有我惯用的兵器。看见这样的排场,我准备休息一天,第二天我们就离开这个藏身的地方,向东莱而去。
留在这里的一共有三队护辽军中的老兵,这些人都是从乐浪军中挑选出来,组建护辽军的时候,做为骨干加入护辽军的。
夜晚大河的风吹着芦苇,发出沙沙的声音,虽然已经很疲倦,但是我实在是没有休息的心情。这次做事,不知道最后可以让我利用的,究竟有多少。想着这些事情,我有一些睡不着,因此睁大眼睛思索。
突然,夹杂着芦苇飘动的声音,我听见低低说话的声音:&ldo;这些兔崽子还不死心,又来捣蛋来了,这次不能再放他们回去了。以前是因为我们不能离开所以不能闹大,这次我们要走了,就狠狠的给那些家伙一下。&rdo;
&ldo;路中尉(中级校尉简称)说的对,我们不能这样忍了,这次那些兔崽子自己要找死,我们就成全他们一下。&rdo;
&ldo;好,既然决定了我们就攻击他……先生,你……&rdo;
我摇摇手,对围在一起说话的人说道:&ldo;没有什么,你们在商量什么事情?&rdo;
坐在这群人中间的路原看看我后说道:&ldo;附近有一些匈奴人藏身,他们这几天常常来骚扰我们,今天晚上他们集合人马,好像又要来,因此我们想给那些人一个教训。&rdo;
我看看坐在这里一脸热切的看着我的人说道:&ldo;那么大家就不要着急,现在我们先离开这里,准备好鞍具后再回来,你们没有马匹,做这件事情会很吃亏的。现在悄悄的集合人手,上船之后,我们到河上游去,想办法先搞些马匹,装好鞍具后,我们再袭击这些人?&rdo;
路原听了这话后,想想后点头说道:&ldo;就听先生吩咐,现在兄弟们,大家先去悄悄的做出发的准备。&rdo;因为是在野外扎营,东西也准备的齐全,因此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要带。最后大家带上食物,在哨兵位置上插上草人,留下营帐,悄悄的上了船,用人力推动风轮船的动力装置,大家乘坐着风轮船,离开宿营的地方。
白天的时候,来到河对岸一处河湾停泊好船只后,派出细作,去侦察那些匈奴人的情况。下午的时候,出去侦察的人回来了。他很幸运的找到了匈奴人放马的地方。知道匈奴人放马的地方后,留下两百人在船上做简易的鞍具,另外一百人在我的带领下,准备去偷匈奴人的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