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皇姑的营帐,她手中紧紧捏着那张柬帖,那纸张虽普通,却似有千钧重。她的目光牢牢地锁在柬帖上那七八个大字:“此帖广文收启。”皇姑的眼睛里闪烁着疑惑与好奇,心中暗自思量:“这柬帖肯定是那位神秘的神仙留下的,他救了王翦,还特意给我留下这个凭证。这事儿太蹊跷了,罢了罢了,我还是把这柬帖带给三叔公孙膑看看,他足智多谋,说不定能看出些门道。”
想到这儿,皇姑挺直了腰板,转身看向那些垂头丧气的士兵,大声吩咐道:“你们这群家伙,今天我看在这柬帖的份上,就饶你们不死。但军法可不会因为这个就放过你们,押守不严,每人给我捆打四十,让你们长长记性,以正军法!”那些士兵们一听,原本灰暗的脸上瞬间有了一丝生机,纷纷跪地,感激涕零地谢过皇姑的不杀之恩,然后灰溜溜地往军政司领罚去了。
皇姑小心翼翼地收起柬帖,就像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径直朝着南郡王的大营走去。此时的大营里,孙膑正坐在营帐中,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事务。他身着一身整洁的军装,脸上透着一股沉稳与睿智。门官眼尖,一眼就看到了皇姑,连忙小跑着进去通报:“将军,皇姑来了!”孙膑闻言,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书,赶忙起身相迎。
“原来是秀英侄媳,今日怎么有空大驾光临,是不是有什么要紧事?”孙膑满脸笑意地问道。
秀英微微欠身,回以一个礼貌的微笑,然后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三叔公,您可不知道,昨天我们好不容易把王翦那家伙打进囚车,想着这下可把这大麻烦给解决了。谁能想到,三更半夜的时候,居然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那个秦国贼子给放走了,还留下了这张帖子当作凭证。”说着,她双手将柬帖呈到孙膑面前。
孙膑接过柬帖,目光落在那“广文收启”四个大字上,眉头微微一皱。他轻轻拆开柬帖,只见里面是一首七言诗:
“梨山老母下凡尘,
放走秦人且慢嗔。
嘱语广文休进步,
兴衰定数枉劳神。”
孙膑看完,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原来是梨山老母出手放走了王翦。这仙家的行事风格,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帖子后面还有几行小字,你也看看吧。”
秀英好奇地接过柬帖,定睛一看,上面写着:
“玉帝久联姻,
今当射雀屏。
吉期休错过,
柬帖作冰人。”
秀英刚读完,脸瞬间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她下意识地低下头,两只手不自觉地揪着衣角,再也不敢言语。
孙膑看着秀英害羞的模样,忍不住打趣道:“侄媳啊,这可是圣母的意思,看来是给你安排了一段好姻缘呢。你可千万别错过了这大好机会,等你成亲那天,我们大伙可都等着喝你的喜酒呢!”
秀英的脸更红了,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三叔公,您就别拿我开玩笑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孙膑哈哈大笑起来:“我可没开玩笑,这是圣母的旨意,我们哪敢违抗啊?侄媳你就放心吧,我们肯定会把一切都给你准备得妥妥当当的。”
说完,孙膑立刻吩咐孙燕进城,准备龙车凤辇、各色仪仗,还特意叮嘱要办得热热闹闹的,等到吉期,出城迎接秀英回府。孙燕一听,立马精神抖擞地领命而去,回到城中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而皇姑秀英则带着满心的喜悦与羞涩,像一只欢快又害羞的小鹿,悄悄返回了自己的营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吉期就到了。城门口热闹非凡,彩旗在微风中欢快地飘扬,仪仗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个个精神抖擞。一辆华丽无比的龙车凤辇静静地停在那里,车身装饰着精美的金银珠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孙膑带着一众将领站在城门口,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翘首期盼着秀英的到来。
不多时,秀英营帐那边传来消息,说秀英已经准备好了,马上就启程。孙膑一听,脸上笑开了花,连忙率领众人出门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