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边疆放好自行车,就忙着去开厂房,收拾打扫,保养带锯。冯荞则拿了钱和肉票去食品站买肉,趁着还早,还没到上班时间,先把中午小食堂要吃的菜买了。
食品站就在隔壁,一墙之隔,冯荞慢悠悠走到农具厂。以前食品站卖肉的两个师傅会肉放在院子里的案板上卖,现在天冷了,他们就把肉案挪到了屋里,冯荞因为负责小食堂,经常来买肉,算是熟门熟路,她推门就走了进去,卖肉老赵正慢条斯理在剔骨头。
&ldo;赵师傅,麻烦你给我割一斤猪肉。&rdo;
&ldo;哎,好嘞,你稍微等等,我先把他们的给割了。&rdo;赵师傅忙答应了一声。
冯荞一扭头,便看见她身侧靠墙的地方还有两个人,一个女的坐在凳子上,裹着黄色军大衣,一个男的在旁边站着。冯荞随意看了一眼,发现那女的有点眼熟,虽然她包着围巾,只露着半张脸,可那双眼尾上翘的眼睛十分有特点,很容易认出来。
是跟孔志斌搅和一起的那个陈茉茉。
冯荞原先对于陈茉茉的印象,就是个不怎么搭理人的女知青,她在冯庄村插队的那段时间大概不到一年吧,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冯荞就没跟她说过几句话,这个女知青总让人感觉有些清高,有些傲气,不怎么愿意跟村里的姑娘们来往。也只有生产队上工时能看到她,偶尔倒是能看到她跟村里的小青年说几句话。冯荞那时候才十五岁呢,当时不懂也不注意,其实村里那些小青年挺喜欢围着陈茉茉转的。
再后来,陈茉茉调去镇公社当广播员,就见不着了,再一次见到的时候,就是冯荞撞见她跟孔志斌在村后拉着手搂搂抱抱那次,然后冯荞跟孔家退婚。听说退婚后陈茉茉便开始公开跟孔志斌来往,不知为啥却没正经订婚。她有时也会在村里出现,到孔家去找孔志斌,不过冯荞每天忙着上班,并没有遇见过。
如今再看见陈茉茉,冯荞什么感觉也没有,就是个见过认识的人罢了。然而她这么一注意对方,陈茉茉就微微歪头看看她,似乎认出了冯荞,眼皮一挑,很不屑地哼了一声,便把头转到一边去了。
冯荞莫名好笑,懒得理她,就收回目光,站在肉案旁边等着。然后她听见陈茉茉很不耐烦的口气发话了。
&ldo;老赵,你快点行不行啊,你看你磨磨蹭蹭的,我们工作那么忙,哪有闲工夫等啊。&rdo;
&ldo;嗬,小陈同志,要不你来试试?&rdo;卖肉老赵把剔骨刀随手往猪肉上一插,指着那刀招手叫陈茉茉:&ldo;来来来,小陈同志,你试试这个猪腿骨不剔出来,你能不能把肉割开,你试试好不好剔。&rdo;
陈茉茉被怼得冷了脸,她旁边那男的忙说:&ldo;老赵,你也别贫啦,赶紧弄吧,食堂采买的小刘摔伤了,我们帮忙来买肉,回去食堂还等着用呢。&rdo;
老赵慢条斯理剔完了猪腿骨,从猪肩往后割了一大块肉,有四五斤的样子,称了重量,熟练地拿尖刀捅穿一个窟窿,用粗麻穿过去栓上,递给陈茉茉身旁那个男的。
&ldo;茉茉,走吧。&rdo;
那男的说着,一手拎着肉,一手很自然地往陈茉茉肩膀上一搭,顺势拥着陈茉茉,两人并肩走出去了。这种搭肩膀的动作毕竟有些太亲密太随便,冯荞不由得多看了一眼。
&ldo;嘁,狗仗人势!&rdo;老赵骂了一句,大概是见冯荞在看那两人的背影,于是带着几分不满跟冯荞抱怨:&ldo;你说我大冷的天割肉容易吗?嗬,冲我横。冯荞丫头你不知道吧,刚才那两人,女的就是公社广播员陈茉茉,男的是民兵营长赵红兵,都不是什么好鸟。&rdo;
冯荞笑笑没接话。她知道,像卖肉老赵、打铁老张这些人,性子都比较豪爽,说话大老粗,不过人都不坏。今天大约是刚才受了气,一边割肉,一边跟冯荞八卦起来。
&ldo;冯荞丫头,你还别不信,我老赵可不是瞎说的人。就说那个陈茉茉吧,公社那个王主任说她普通话好,把她调到公社来当广播员,你说这话谁信呀。别的咱不讲,咱们公社好几个知青都是北京来的,你比如北沟村那两个女知青,一口嘎嘣脆的北京腔,那普通话比不上她一个上海阿拉?可是没法子呀,那两个知青比不上她漂亮有本钱呗。你让她陈茉茉自己说,这里头的事儿经得起推敲吗?&rdo;
冯荞:……老赵叔您一个大老爷们这么八卦真的好吗?
第63章闹翻
老赵割好了肉,接过冯荞递来的钱和肉票,大约是瞧见冯荞表情有些异样,忙又笑道:&ldo;嗐,你说我这人吧,跟你一个小姑娘家说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做什么。冯荞丫头,今天还有顶好的板油,你要不要捎点儿?&rdo;
&ldo;那就给我一斤吧。&rdo;冯荞说,板油这年头算是猪身上最吃香的部位了,怎么说呢,是真香啊,板油几乎都是纯猪油。这年头缺油吃,猪板油买回去稍微熬一熬,把油炼出来,冬天给小食堂炖菜再好不过了。这年月油水少,萝卜白菜用猪油炖,比素油更香更好吃。
冯荞去买肉,杨边疆在厂里也没闲着,保养好了带锯,见厂里人还没来齐,就拿了凿子凿几根长条木头。既然打算尽早结婚,他得加快给冯荞打嫁妆的进度了。今天他做的,是椅子上的腿和横橕。
杨边疆这上班状态也挺有趣的,农具厂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忙,尤其现在农闲,村民社员来做农具的少,厂里自己的加工活都是成批的,一批木料加工好了,空闲时间他就忙于亲手打造冯荞的嫁妆,虽说上班时间,可闲着也是闲着对吧。师傅们偶尔也都会有私活,对此习以为常,甚至有空还来给他帮把手。
徐师傅来了以后,就坐在杨边疆旁边看他做活,颇有师父监督指导的架势。上班时间已经到了,师傅们陆续到齐,开始指挥几个小学徒出去抬木料,堆放在带锯房门口准备开锯。
&ldo;嗬,都来啦?&rdo;打铁老张伸伸头,充满同情地说:&ldo;哎呀,你们这带锯房咋这么冷啊,冻死个人啦,咋也不生个火,有空都去我那儿坐吧,我那屋里暖暖和和的,根本穿不住棉袄。&rdo;
带锯房里生火?四处都是锯末刨花木料,这老张可真会说。他老张那工房里生着大火炉子打铁,当然是暖和啦,大冬天都敢打赤膊。不过‐‐
徐师傅慢悠悠接了一句:&ldo;你老张也就这会子得瑟,等到了夏天,你守着个大火炉子打铁,你有种再来得瑟吧。&rdo;
打铁老张呵呵笑了,踱着步子进来,围着杨边疆看了看:&ldo;小杨,一大早就开始干啦?&rdo;
&ldo;是要赶工了。&rdo;杨边疆笑笑,&ldo;我跟冯荞商量,打算尽快结婚,这些嫁妆可不得赶紧做好吗。&rdo;
&ldo;要结婚了?&rdo;
张师父还有边上坐的徐师傅都惊讶了一下,乍一听说,马上要办喜事啦?随即徐师傅就乐呵呵笑了。
&ldo;结婚好,结婚好,我早就看着你俩这么来回跑路不方便。&rdo;
&ldo;其实有原因的。&rdo;杨边疆瞥了张师傅一眼,故意顿了顿说,&ldo;原本也没打算那么快,冯荞年纪又不大……&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