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羽国皇宫的御书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楚萧神情疲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脚下的石板似乎都被他踏出了痕迹。
他的目光忽然定格在书案上那封楚离的来信,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救命稻草,眼神瞬间亮了一下。他猛地冲过去,一把抓起信件,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来人!”楚萧扯着嗓子朝门外大喊,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急切,“火速传丞相李雍进宫,十万火急!”
值守太监被这吼声吓得一哆嗦,“扑通”跪地领命后,撒腿就跑。
没多会儿,李雍脚步匆匆、神色凝重地跨进御书房。还没站稳,楚萧便快步迎上来,声音颤抖:“李雍,此次的危机该如何是好啊?难道真的要朕割城,送质子,才能救回我凤羽国的百年基业吗?”
李雍深知楚萧的难处,他思索良久,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当下碧蓝国大军兵临城下,凤城朝不保夕,咱们急需临沧国的援兵。虽说割让城池是万般无奈之举,但若是能借此换来救兵,先击退碧蓝国,保住凤羽国,也不失为权宜之计。”
楚萧的眼神中满是痛苦与挣扎,来回走了几步,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两座城池,那是多少百姓的家啊,还有无数将士浴血奋战守下的土地,朕实在不忍心拱手让人。”
李雍长叹一声,跪地劝道:“陛下,臣明白您的不舍,可如今局势危急,若没有临沧国的援兵,凤城一旦沦陷,凤羽国便会万劫不复。到那时,别说两座城池,整个国家都将不复存在。为了凤羽国的未来,还望陛下忍痛割爱。”
楚萧呆立原地,脸色煞白,内心被痛苦与无奈填满。许久,他缓缓闭上眼睛,咬着牙说:“罢了,罢了!传朕旨意,同意临沧国的条件,割让那两座城池,让他们尽快发兵救援!”
李雍叩首:“陛下圣明,臣这就去办。”说罢,他起身,脚步匆匆地离开御书房,去执行这艰难的使命。
在凤羽国丞相府中,李雍神色凝重,手中紧握着那封承载着凤羽国命运的书信。信纸上,楚萧的亲笔御令与鲜红的玉玺印鉴格外醒目,这意味着凤羽国已然答应临沧国提出的苛刻条件。
“来人!”李雍一声厉喝,声音在寂静的庭院中回荡。
两名身形矫健的侍卫迅速现身,单膝跪地,眼神中满是待命的专注。
“这封信,关乎我凤羽国生死存亡,你们务必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临沧国,亲手呈递给临沧国皇帝卫华章。一路上不得有丝毫懈怠,若延误时机,提头来见!”李雍说着,将信件郑重地交到一名侍卫手中,眼神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威严。
“卑职遵命!”两名侍卫齐声应道,声音响彻云霄,随后迅速起身,飞奔向马厩。
他们挑选了两匹膘肥体壮、浑身散发着腾腾热气的骏马。骏马似乎也感受到了紧迫的气氛,不安地刨着蹄子。侍卫们利落地翻身上马,手中紧紧攥着缰绳。
“驾!”随着一声大喊,两名侍卫如离弦之箭般冲出丞相府。马蹄声如密集的鼓点,踏破凤城的宁静,在街道上留下一路飞扬的尘土。
出了凤城,他们沿着官道一路疾驰。烈日高悬,烤得大地滚烫,官道上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呛得人喘不过气。但两名侍卫全然不顾,他们的眼中只有前方的路。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又迅速被烈日烤干,留下一道道白色的盐渍。
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大地上,他们依旧马不停蹄。月色下,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荡,惊起一滩栖息的飞鸟。为了赶路,他们沿途在驿站不停更换马匹,每到一处驿站,都是一阵人仰马翻的忙碌景象。新换上的马匹嘶鸣着,被驱赶着再次踏上这紧急的征程。
终于,在历经数日的奔波后,他们抵达了临沧国的都城。都城的城门在晨光中缓缓打开,两名侍卫疲惫不堪却又强打精神,径直冲向皇宫。
在皇宫大殿前,他们翻身下马,不顾满身的尘土与疲惫,手持信件,大步迈入殿内。卫华章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威严。两名侍卫跪地呈上信件,卫华章接过,迅速展开阅读。
“凤羽国既已答应条件,朕自当信守承诺。”卫华章看完后,声音沉稳地说道,“传令下去,即刻点齐兵马,奔赴凤羽国救援!”
随着卫华章的命令下达,临沧国的都城内迅速沸腾起来。士兵们开始集结,兵器碰撞声、战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一支庞大的救援军队即将奔赴凤羽国,而凤羽国的命运,也将在这场救援中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