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学校统一发放,帮助本届学生理解高考规则的一张A4纸,高二时发的,塑封后保存的很好。
依稀记得刚发下来的时候,各科老师和学生都满头大汗的在研究。
也许有人会疑惑,规则不就那样麽?还需要发资料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研究?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这边的独特规则了。
与其他绝大部分地区750满分不同,散装省总分只有440分,只考「语数外」三大金刚,其中语丶数再各设40分附加题,但只能二选一考。
这个文字描述就很迷糊,翟达还记得下发的时候,班主任丁蓉都以为自己理解错了,总分440,理论最高分却能到480。。。
且除了语数外三大金刚,其他所有科目变成了「学业水平测试」,不再看分数,而是引进了国外的「ABCD」评级,。
考生需要在「历史」丶「物理」两门中选一门,叫选修科目。
写作选修,实则必修,这将决定你是文科还是理科,并且决定你能考哪个「附加分」。
然后在「政」丶「化」丶「生」丶「地」中选两个,叫必修科目。
写作必修,实则重要程度略低,这两个不和高考同一天,而是散装省自己组织,相对而言不那麽难,但竞争激烈。
nbsp;一般来说,根据文理,学生都是以「生丶化」丶「政丶地」这样两两组合。
当然,也有一些奇行种,文理拆开学,学校不推荐但大规则上允许。
至于ABCD等级的评定,也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必修科目(不重要)」看绝对分数,90分以上A,89-75为B,依此类推。
而「选修科目(重要)」,则看分数区间,全省排名前20%为A,前5%则是A+。
这就有了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散装省的这次新规,和全国几乎所有大学原有的「选拔制度」,不匹配。
以前各个大学都是直接看分数线,最多再看个文理科,现在则要单独为散装省的奇葩规则设立一套体系。
学生报考大学的复杂程度也急剧上升,除了分数,还要看特定科目的「等级」是否合格,每个专业的「等级」要求又不一样。
相当于以前去餐厅吃饭,食客和老板都习惯用筷子吃,付人民币。
现在城管跳了出来,说这样不行,得按我们的规矩来。
你得用脚吃,而且付款必须用三种以上不同货币。
且边吃边唱《佤写不来情歌》。
是不是晕了?晕了就对了,全省除了那几个不干人事的教育专家没晕,其他人都晕。
规则都看不懂,你考鸡脖大学!
如果再额外加一条,这个规则,08年是第一次实施。。。
翟达,就是这一届的倒霉蛋。
时隔多年,翟达面对这套离谱的规则,依旧想吊起来超那几个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