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转载请求,一稿多吃
魏明赶紧上去接听,旁边好几个脑袋凑过来偷听,包括头上缠绷带的彪子。
原来给他来电话的是《文汇报》的编辑。
「啊?转载啊?还是两家?《广州青少年报》和《青年报》是吧,可以可以,以后不用专程问我,我全都同意,对,稿费直接汇到北大就行」
魏明刚要挂电话,那边突然让他等一下,旁边的同事跟编辑好像说了什麽,然后对方兴奋道:「魏明同志,现在又有一家报纸希望转载,是《中国青年报》,目前是三家!」
挂了电话,几位同事齐齐看向他,彪子代表大家问了一句:「啥叫转载啊?
11
魏明解释:「就是一篇文章发表在某个报刊上,其他报刊觉得丫写得真好,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出现在自己的版面,所以就提出转载请求。」
彪子:「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一位前辈碰了碰彪子:「没听到吗,给钱的!」
彪子:「哦,那没事了。」
给钱是给钱,但肯定没有首发给的多,一般不会超过首发稿费的三分之一。
现在突然来了三家,相当于又多出一份《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稿费,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比自己那辆车还贵呢。
可是一次性来了三家转载媒体,这也太反常了吧!
而且三家媒体还都不简单,《广州青少年报》是后来《广州青年报》的前身,是当地团报。
《青年报》是魔都的报纸,和共和国同龄,也是魔都的团报。
《中国青年报》来头更是大,中字头的,算是前面两个地方团报的大哥。
78年复刊后《中青报》关于张志新和张海笛等人的连篇报导成功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她们,连九月号的《儿童文学》卷首都是悼念张志新的文章。
这样三份含金量十足的报纸突然要转载自己的小说,这背后恐怕没那麽简单!
所以接下来魏明藉口出去转转,然后来到了蔚秀园13号公寓。
这会儿魏平安一家四口吃完饭,正在看电视,刚看完新闻联播,现在的播音员还是白云大妈十分想见的赵忠翔,他也是这档节目的第一个出镜播音员。
「小明,快进来。」晓燕婶把魏明请了进来,两个小的立即围了过来。
喜子开始碎碎念:「明哥,我的小人书已经看完了,但乐乐的口琴还能吹新曲子,我觉得她的礼物更好。」
魏明笑道:「乐乐叫我明哥哥,你叫明哥,人家比你多一个哥,待遇当然不一样了。」
喜子当即道:「明哥哥。」
魏明激灵一下子:「你别介,我承受不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房间里顿时满是快活的空气,魏明也跟着坐下看了会儿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