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摇光一边耐心等待梁贵嫔的肚子大起来,一边筹划怎么能一网打尽魏公公一派人的时候,另一个事情在这期间发生了,这让她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开了一阵。
大先知一家终于搬到了京城,他也正式就任了御史台的最高官长,御史大夫一职。
摇光身在后宫,从不关心前朝的事情,按理说是不会知道这个消息的。但皇上在御书房接见这位新任御史大夫的当晚就给了摇光一个任务,让她宣召御史大夫的内眷入宫觐见,替他做些特别施恩于李大先知的事情。
宣帝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
大先知是列尤族人,虽然是经由正经的科考入的官场,但按照本朝惯例却是不好给予太高的官职的。
大殷王朝建国一百五十多年,国内民族繁多,汉族以外的人在朝为官者也众多。但却从来没有外族人担任过三品以上的实职。
大先知在两代皇帝的心目中都是个很有能力又从不结党的中正之臣,所以被武帝借着雪灾赈灾一事,临危任命成为了有史以来独掌一地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其实这基本上就已经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了。
但宣帝实在爱惜他的才华和能力,几次想找机会把他调到京城自己的身边任事,只是因了各种机缘巧合而没能成功。
这次他救驾有功,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如果换做一个汉人,就是封侯拜相也是可以的,但迫于上书省右相的强烈反对,最终宣帝只能选择给他平级调任到京城。这已经让宣帝觉得委屈了此人,他要重任要臣,自然是要先施恩的。
所以为了特别彰显自己对大先知的看重,宣帝决定让摇光多示恩给他家的内眷,也算是曲线为他撑腰了吧。
他一个外族人,要在朝廷的中枢架构中坐稳监察百官的第一把交椅,也是不容易的。
就这样。摇光居然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光明正大可以见到舅母的机会。她的喜悦简直就不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了。
一整个晚上她都在追着宣帝询问关于李大先知及他一家的大小事情。
宣帝对自己的大臣,所能了解的也就是履历上的那点东西,这些都说完了。还被她缠着不放,磨不过,就给摇光讲了一些列尤族的传闻。
摇光装作对这个民族毫无所知的样子,捧场地不断发出“是吗?”“真的吗?”“怎么会这样”之类的句子。引得宣帝不停地讲下去,差点忘了就寝的时间。
他就终于觉得有些奇怪起来。问摇光:“你怎么对列尤族的事情这么好奇?”
摇光对列尤族的了解肯定比宣帝知道得多,只是她太久没有听到关于这个族类的信息,也太久没能和人聊起关于这个族类里的很多内容,猛然间听人提起的时候。她突然就觉得莫名的亲切与激动,忍不住就想多听一些,哪怕是些与事实十分不符的传闻。在她听来也觉得十分亲切。
宣帝这样一问,才让她从这种情绪里面清醒了过来。随便找了个借口搪塞:“因为。。。因为李大人原来是我们江南郡的刺史啊。他主管江南郡的时候可是一个好官,我们那里的人对他都很喜欢,自然就会比较好奇了。”
宣帝倒是想起来了:“也对啊,你的养父母在你被采选进京之后就是由他安排人去奉养送终的,也算是于你有恩了。”
摇光倒是完全忘了还有这一截,宣帝一说,倒让她更找到了名正言顺的借口:“是啊是啊,所以我一定会好好接待他家夫人的,我在江南郡时就听说南夫人是个特别好的人。”
宣帝不由得笑道:“怎么你真心夸奖人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形容词,就是好人?”
摇光嗔道:“我说的就是真心话啊,你还取笑我。”
宣帝遂感慨道:“你怎么就不知道,这世上,最不易的就是做个好人了,好人其实最难得呢。”
------
翌日,摇光一大早就下了旨意,让人去御史大夫府宣旨,召李大夫家有诰命的内眷都进宫来觐见。
她想着早点宣旨,今天就可以见着舅母等人,若晚了就要等到明日了。
大先知头一晚返家时也提醒了南氏等人,说皇后不日应该就会有宣召,因为宣帝在召见他时就对他做了此等暗示。
南氏等人也想着这么长时间不见,摇光想必十分心急,应该很快就会有旨意下来,早早便做好了准备。
果然这日早上,全家才吃过了早饭,宣旨的内侍就到了。
大先知已经上朝去了,南氏让人大开中门,自己带着有品级的两个儿媳按品大妆,设了香案来接旨。
内侍得了皇后娘娘的殷切嘱咐,宣了旨意之后就催着南氏等人即刻出发。
巳时一刻的时候,她们就已经到了皇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