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村的旧尘秘事
在清平村,孙家可是响当当的大户,打清朝那时候起,就靠着大片的良田和精明的生意头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火。孙老爷子留着一把长长的山羊胡,整日端着个紫砂壶,在自家那几进几出的大院子里晃悠,那派头,仿佛这清平村都是他家的。
清朝末年,世道乱哄哄的,可孙家却像个避风港,安稳得很。孙老爷子的大儿子孙福贵,膀大腰圆,整天领着一帮家丁在村里耀武扬威;二儿子孙福康,肚子里有点墨水,戴着副眼镜,总想着出去闯荡一番。
“爹,您瞅瞅这报纸,朝廷又要变法了,咱这生意,怕是得受影响啊。”福康拿着张皱巴巴的报纸,急匆匆地跑到孙老爷子跟前。
孙老爷子不紧不慢地抿了口茶,“慌啥?咱孙家这么多年,啥风浪没见过?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福贵也凑过来,大大咧咧地说:“就是,老二,你别一天到晚瞎操心,有爹在,咱孙家倒不了。”
可没等他们缓过神,辛亥革命的浪潮就涌来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在议论纷纷,要剪掉辫子,孙福贵却死活不肯。
“这辫子可不能剪,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说剪就剪,那像什么话!”福贵摸着自己的辫子,气呼呼地说。
福康在一旁笑话他:“哥,都啥时候了,你还守着这老一套,现在是民国了,咱得跟上时代。”
孙老爷子看着两个儿子,叹了口气:“随你们吧,这世道啊,是真变了。”
没几年,北洋政府上台,军阀混战,清平村也没能幸免。有一天,一群大兵闯进村里,说是要征粮。
“你们都听好了,每家每户,都得出粮,支援前线,谁敢违抗,军法处置!”为首的军官拿着枪,在村里大喊大叫。
孙老爷子一听,急得直跺脚:“这可咋整?这粮食可是咱一年的收成啊。”
福贵撸起袖子,就要冲出去理论:“凭啥抢我们的粮食,我跟他们拼了!”
福康赶紧拉住他:“哥,别冲动,这些人可不好惹,咱得想个办法。”
最后,孙家还是拿出了不少粮食,才把这群大兵打发走。可经过这一遭,孙家的家底也薄了不少。
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着,转眼间到了民国政府时期。福贵的儿子孙小虎长大了,这小子机灵得很,满脑子都是新思想。
“爷爷,爹,现在外面都在搞新文化运动,咱们也不能落后啊,我想去城里读书。”小虎一脸兴奋地说。
孙老爷子皱着眉头:“读书?读啥书?咱孙家祖祖辈辈都是种地做生意,读书有啥用?”
福贵也附和道:“就是,小虎,你老老实实待家里,帮着打理生意。”
小虎急得直跳脚:“你们这是老封建,现在是知识的时代,不读书,以后咋在社会上立足?”
在小虎的软磨硬泡下,孙老爷子终于松了口。小虎如愿去了城里读书,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整天跟着他们游行、抗议,忙得不亦乐乎。
“爹,爷爷,现在国家被日本鬼子欺负,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要去参军,保家卫国!”小虎放假回家,一脸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