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强国,必先致富。
欲致富,必先修路。
欲强军,必先征兵。
而征兵之基,在于人口增长,然欲增人口,诸多事务需妥善施行。
寥寥数语,却使朱元璋陷入沉思,缄默不语。
“陛下,可知当下大明户籍之数?人口几何?”
季如风之问询,朱元璋实难作答。
“此……朕需召夏原吉前来问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何须劳烦户部尚书?大明现今有户籍1065万2870户,人口6054万5812人。食不果腹者占三成,衣不蔽体者占二成,两者兼具者,占四成二。如此贫困之大明百姓,却需供养112万明军,另有47余万官吏。”
季如风端起龙案上之茶杯,自行斟饮一杯。
浅尝之后,继而平静而言:“其中目不识丁者超八成,如此大明,何谈盛世?若陛下信而重用师兄,情形当较如今为佳。另外,顺带一提,这户籍人口之数,李善长倒是一清二楚,他是一个合格的丞相人选。”
朱元璋自贫寒之境崛起,终成至高无上之君,其内心深处潜藏着天然之自卑感。
此致使其猜忌之心愈盛,他不喜较己聪慧之人,更厌心思难测之人。
刘伯温恰为其所恶之人,聪慧过人,且心思难测。
故而,自其击败陈友谅后,便不再毫无保留地信任刘伯温。
尤其在众人皆不明刘伯温迎接小明王之意时,刘伯温私下点明其欲除小明王,为己登基扫除阻碍。
自身心思被人洞悉,却难探对方之意,此使其深感无力。
自此,他与刘伯温之间便有了难以消除之隔阂。
“过往之事且随它去吧,若追封师兄可使君心稍安,便为之。接下来,且听一听强国方略。”
“总而言之,世间钱财虽非万能,然可解诸多难题。如今天下之财,八成于世家大族与豪富巨贾之手,一成于勋贵官员之手。与民争利之事朕不可为,然此等豪绅官员之财皆为百姓膏脂,亦属大明财富。”
闻此,朱元璋眼眸一亮,此言甚是,既为百姓膏脂,咱取而用之于民,岂有不妥?
朱元璋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思索:“先生所言极是,只是世家大族与豪富巨贾根基深厚,如何收其财富归大明,且不致引发剧震?”
季如风搁下茶杯,神色镇定:“上位莫急,此事需从长计议。可先令户部清查天下田亩户籍,详尽掌控世家与豪商之资产情形,做到胸有成竹。再颁行新赋税之策,对其隐匿之财、非法所得加重赋税,令其无所遁形。同时,鼓励工商,拓展海外贸易,使大明财路愈广,而非仅赖田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