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不觉巧莉在陈小姐家工作十个多月了,巧莉跟陈小姐一家人相处得越来越好,就像亲人一样,巧莉和优优成了两家人之间感情的纽带,老人有什么不舒服之类的,巧莉就会说陈小姐特意交待我过来看看。每次李姐送来的东西,巧莉就会说,这是老爷子和老太太特意给你和优优做的。
古代愚公能移山,巧莉相信陈家两代人间的冰山也能在每天渗透的亲情中慢慢融化。
快过年了,巧莉向陈小姐申请好自己的假期,便订好火车票准备回家过年。
陈小姐计划带优优去国外过年,陈老爷子和老太太留在深圳,李姐也跟儿女一起回老家过年,她说这也许是她们最后一次回老家过年,因为老家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明年女儿来深圳工作的话,深圳就会成为她们的第二故乡。
深圳会成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吗?巧莉希望能,因为她喜欢深圳,喜欢这里的冬天不寒冷,喜欢这里温暖而有边界感的人情世故,喜欢这里只要肯努力草根也有翻身的机会。
巧莉的老家在江西赣州,那里冬天和初春是特别的冷,晚上躺在暖暖的被窝里觉得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
在她的记忆中妈妈的手一到冬天就会长冻疮,再加上每天在餐厅的后厨里不停的洗洗涮涮,一个冬天要经历反复的裂开和渗血,又痛又痒,巧莉想如果妈妈以后能到深圳生活,是不是就不再受这种苦。
巧莉在财会班时听老师讲过积分入户的事,只要有学历有职称就可以积分入户,还听说入户后就可以排队买安居房和租廉租房,孩子也能随迁,在深圳享受九年义务教育和高考。
虽然“深圳买房”这四个字对于巧莉来说是天方夜谭,但是一家人来这里租房生活是不是可能性很大?
巧莉想着想着竟然有些热血沸腾,她决定过完年回来再问问财会班的老师,深圳的标语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就算为了孩子也得试一试。
一个做了妈妈的女人在外再怎么好,都会想家,想孩子。巧莉有时看着优优就会想着自己的儿子小宇这会在干什么,吃饭了没,想妈妈了没。
巧莉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小宇跟外婆还有弟弟阿彬一起去车站接她,小宇刚开始看到妈妈还有些羞涩,在外婆后面探出个小脑袋想看她,直到巧莉把他抱在怀里,他才甜甜的叫着“妈妈”。
巧莉有些难过,每次优优看到她都大大方方的过来,在她怀里撒娇,虽然自己的儿子经常视频但是见面却反倒有些生分。
弟弟阿彬在上海交大上学,曾经那个遇事只会哭的孩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大男人了。178的个子,大眼睛,高鼻梁,在南方已经属于很标准的帅哥。
巧莉觉得自己跟弟弟在长相像方面汲取了父母的优点,弟弟读书的智商就像远嫁的姑姑。
这个年是巧莉这些年过得最开心的一年,弟弟考上了研究生,在经济上不用她负担了。自己这一年也成长很快,妈妈在家带小宇也健健康康的。
年夜饭是弟弟做的,这是妈妈和巧莉没想到的,去年在电话里听弟弟说找了一个女朋友,只是没想到被女朋友调教得这么好。
弟弟说她跟女朋友是同届校友,两人都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不是一起留在上海就去深圳,巧莉告诉弟弟要做个负责任的男人,不希望未来的弟媳妇吃自己吃过的苦。
优优从美丽国打来电话告诉巧莉好想她,希望她们都能快点回到深圳,优优还跟小宇哥哥聊了一会,巧莉明显得觉得见过世面的孩子跟在小县城长大的孩子真的不一样,很明显优优就落落大方,小宇则害羞内向,这也更加坚定了巧莉要好好赚钱把孩子带出去读书的决心。
老爷子跟老太太在深圳就显得孤单落寞多了,大过年的小区里的老年活动中心都没几个人,他俩每天就是吃饭、看电视,然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虽然优优也每天都跟他们视频,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老年人还是需要后辈的陪伴。
在老一辈人的眼里,在传统的大节日里,子孙满堂、承欢膝下才是幸福,否则名下再多的房产,银行卡里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