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竹得到李锋的暗示,于是轻轻地拨动了第一根琴弦。
众人仿佛被带进入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置身于一个流水的世界中。
李锋已调整好状态,为赶时间,他采用草书书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此句一出,宾客们正举杯倾听,想见识二皇子的才华,只觉一股磅礴之气扑面而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第二句紧随其后,众人仿佛陷入了诗人与明月的对话中。
如果说《青玉案》是细水长流、娓娓道来,那么《水调歌头》的开篇则是气势磅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
李锋笔锋不减,飞速书写出第三句,只是在“高处不胜寒”处稍稍放慢了笔速。
宾客们纷纷抬头望向高处,仿佛也感受到了那股寒意,与李锋产生了共鸣,甚至在场的高官也生出了相似的心境。
“好!”
王宰相端着酒杯,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句称赞。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青衣侍女看到李锋的句子已成,朗读出这一句,抬头望着眼前的热闹场景,似乎同样有所感触。
“何似在人间吗?”
在场的达官贵人们,虽然许多人渴望成仙,向往天宫,但若真要进行比较,他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逊色。
尤其是独自在广寒宫,又怎能比得上人间的精彩呢?
“好词好句!”
宁王李煜是一个玩世不恭的王爷,而今像是写进了他的心窝里,亦是不吝啬地称赞起来。
上阕已成,众人皆被带入诗中的意境之中。这磅礴的气势、直截了当的表达,更凸显出二皇子的广阔胸怀。
杨玉娘原本对诗词并无兴趣,但听着李锋的诗词,她的眼睛却痴痴地望着舞台上奋笔疾书的二皇子李锋。
咦?
杨老将军注意到孙女的异样,此刻若有所思地望向台上的二皇子。
笔锋依旧,李锋继续书写下半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