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可没打算再弄个丞相出来,毕竟这哥们儿自己就是从靖难之役里杀出来的,对儿子们都提心吊胆,时不时吓唬自己的“三只小猪”,怎么可能愿意把权力交出去。
所以,内阁虽然权力不小,但跟丞相那还是两码事。
朱棣这些大明皇帝为了牵制内阁,想出了个绝招——司礼监。
在内廷里头,设了个司礼监,专门掌管“批红”的大权。
这个批红啊,还是朱棣首先搞出来的。
首先,内阁大臣们对奏章提出建议,写在小纸条上贴到奏章上,这叫做“票拟”。然后,这些奏章就送到皇帝那儿,皇帝用红笔批示,这就叫“批红”。
在永乐年间,朱棣自己就是那个批红的人。但到了明朝中后期,一方面是为了牵制内阁,另一方面也是皇帝为了享乐,批红这个活儿就交给了皇帝信任的司礼监太监。
内阁要想让自己的意见变成现实,就得让司礼监的太监们批红通过。这些太监完全依附于皇帝,他们可以间接影响皇帝,但不能直接对皇帝怎么样,不像唐朝后期那样可以废立皇帝。
明朝这一朝,虽然司礼监的权力不断扩大,但始终还是在皇帝的掌控之下。
这样一来,皇帝就成功牵制了内阁,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
唐太宗时空
李世民一开始对朱棣的为政举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反应是积极和关注细节的。
然而,当直播中提到“唐朝后期太监可以废立皇帝”时,他感到极度震惊,这种震惊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李世民震惊地一下子站了起来,踉跄了几步。
长孙无忌赶紧扶了他一下,两人对视一眼,脸上和眼神中都充满了震惊和担忧。
长孙无忌作为当朝重臣,很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舅舅,他的担忧也是对大唐皇室血脉和政治稳定的担忧。
周围的臣子们同样一脸凝重,宦官乱政在历史上不乏先例,但如此明目张胆地废立皇帝,确实是前所未闻。
房玄龄沉吟道:“陛下,臣以为,太监掌权之因,或许与东汉末年有所相似。”
李世民重新落座,深叹一口气:“若真到了废立皇帝的地步,恐怕是皇权已被严重侵蚀。”
他顿了顿,眉头紧锁,“难道是兵权失控?不,这不可能……”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一听到“太监”二字,脸色瞬间变得如锅底般漆黑。
他那锐利的目光如箭般射向朱棣,声音洪亮得仿佛能将房顶掀开:“朱棣,你这逆子!竟敢任用太监?居然还让他们学认字了?否则不认字的太监如何给你批红?”
朱棣面对老爹的震怒,连忙跪地,声音都带着颤抖:“父皇,儿臣冤枉啊!内阁之事,儿臣或许确实参与其中,但太监批红之事,绝非儿臣首创。天幕上都已显示,所有批红都是儿臣亲力亲为,那些后世的破事,与儿臣有何干系?”
朱元璋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哦?那你至少承认了内阁之事。至于批红,谁让你是那些不孝子孙的祖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