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盟国管制委员会在未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是无权采取任何行动的。人们很快就能清楚地看出,法国的态度并不只是一种暂时的策略。因此这个问题只好权且留侍以后通过外交途径来磋商。海因德在12月份说道:&ldo;我国不想看到四国管制机构的垮台。&rdo;大约与此同时,贝尔纳斯说,美国准备不等待法国同意就在德国推行中央集权化措施。过了四个月,四国外长在巴黎举行会议,以后就再也没有报到这个问题了。
这是失去了一个大好时机呢,还是侥幸逃脱了一场危机呢?有些批评家一直不能理解负责的政治家们为什么允许法国参加管制委员会而没有把委员会要实施的政策事先征得它的同意,又为什么当它否决该政策的上个重要部分时迟迟不采取行动。索科洛夫斯基不能相信美国人不在暗中鼓励法国人,他对克莱将军说,如果情况不是如此,只要美曰中断法国人所依靠的物资供应,就能迫125使法国人就范了。如果立即大胆抓起这个棘手的问题,使中央部门开展工作。德国可能仍会作为一个单一的整体存在,这一点确实是可能做到的。要理解这种局面何以能听其发展,有必要提醒一下,法伺之所以能在德国立足,是由于雅尔塔的妥协,其代价之一就是不让它参加波茨坦会议,而盟国领导人的更迭可能也影响了立即领会这种立场的含意。要理解为什么没有采取行动,有必要超越德国的范围来观察。正是在这个冬天,有关与意大利和其他附庸国缔结和约问题,法国和中国参预起草和约的权利问题,对日本的管制安排问题,俄国对波斯的政策以及原子能的国际控制问题等,外长们经常展开剧烈的争讼。也是这个冬天,联合国大会第一次大会在伦敦召开。人们仍然希望安理会能证明它有能力解决世界上一些带根本性的紧张问题,因而大多数人的目光都转向这一方面了。与过去的许多冬天适成对比,注意力已不集中在德国了。下院在1945年选举和1946年3月18日之间没有对这问题进行过正式辩论。情况很可能是如此,如果联合国机构能够象其缔造者所希望的那样发挥作用,盟国在德国内部的分歧就可能不太费劲地得到解决,反之,如果对很多世界性的问题意见不能一致,那么在对德政策取得一致方面,即使有任何进展,很快也会反复的。
有人常说俄国人是决心不执行波茨坦协定的,还说如果法国人没有否决中央部门,那么关于俄国人要想在德国的必要进口物资获得偿付之前,就从其现有生产品中提取出口物资(这也是法国人采取的一种做法)的权利问题,也马上就会陷于僵局的。这个特殊困难是为局势所固有,因此上述论点很有份量‐‐然而把责任明确地归之于俄国人,这可能是有好处的。但克莱将军提供了另一方面的情况,他说:&ldo;我听到波伦先生评论道,法国人用他们早先的否决解救了我们。后来我听到比德尔&iddot;史密斯大使说,当时我们在政治上太幼稚了,不能在这样一个组织里对付俄国人。&rdo;要避免把俄国人已经在柏林为其占领区建立的行政机构作为中央部门的核心,确实是很困难的。虽然这些机构中的人员决非都是共产党人,但126俄国人必然会使他们在任何组织中的代理人掌握全德的权力。对这些部门下达命令非常容易引起摩擦。而且几乎不用多少想象力就可以知道各方必然要竞相耍弄阴谋,行施诡计,每个占领国都企图按照对自己主张有利的方式,操纵所有占领区的德国行政机关。
9月10日,管制委员会下令减少&ldo;对占领区间商品和服务行业正常交易的一切不必要的限制&rdo;。但差不多与此同时,管制委员会却禁止德国人从这一占领区迁移至另一占领区。委员会通过了许多有关税收、住房和劳动关系的法律,但对于发展占领区间贸易或作为先决条件的直达运输问题却没有提出值得注意的计划。12月17日,罗伯逊将军和克莱将军建议对德国人开放所有占领区的边界。克尔兹加以反对,并没有提出理由。索科洛夫斯基原则上同意,但却说:&ldo;现时无法切实执行。&rdo;事实上当时各占领区主问很少交流物资,大部分生产是依靠当地的原料,并在当地销售。即使大力重建中央管制机构和直达交通运输,也很难使贸易再度正常进行。有技能的盟国人员本来有限,他们中的大部分不是忙于使地方机构运转(尽管进展缓慢),就是忙于制定工业水平计划,这一计划的确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德国的中央经济政策。panel(1);
第二节工业水平计划
经济管理局的工业水平委员会在1945年9月18日首次开会。委员会手头有一份美国的报告,这是在五个星期之前由卡尔文&iddot;b&iddot;胡佛教授根据极不充分的统计材料所编制的(他在文件完成前一周就回美国从事他的教学工作了)。委员会决定,为了遵循波茨坦准则和为了把德国拉到欧洲平均水乎,德国的生活水平就要降到1930‐1938年平均水平的百分之七十四,这恰好是1932年所达到的水平,而1932年乃是为希特勒上台铺平道路的衰退年。讨论一开始,俄国人立即提出三个问题。第一是波茨坦协定中有关德国生活水平的条款写得含糊不127清。其次,俄国人坚持在计算生活水平时,必须把一切工业能力也同样拉到欧洲平均水平,而对于那些(由于拆迁或限制)大大低千欧洲平均水平的工业能力则不作任何弥补。这将意味着有意要把德国弄穷,即使为安全着想没有必要这样做。此外,他们不同意在确定工业资源水平时,特别是电力供应水平时,应对德国比较缺乏自然资源以及人口高度集中这两点作任何考虑。至于在计划生效那一年德国可能有多少人口的问题,也同样有争论。当委员会进而考虑个别工业的许可水平时,这些根本性分歧自然要导致所提数字差距极大。一般说来,英国和美国提出的数字相当接近,法国建议的数字要低一些,但三个西方盟国之间要达成妥协是不难的。进一步的协商是要和俄国的数字取得协调。俄国的数字往往定得很低,看来只是为了讨价还价。这种协调工作经常是使俄国数字和西方协调数字之间取得平衡,而不是采用四国数字的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