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点的。
现在,在黑夜、死亡、逸乐这些主题上,诺瓦利斯又插上了一朵神秘的
蓝花。这些主题也表现在他的许多抒情诗中,如《少女的痛苦》、《圣歌》、
《墓地悲歌》等。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向我伸出手来吧,
做我忠实的兄弟,
眼光紧盯着目标,
-----------------------页面49-----------------------
不要再把我离弃。
我们跪在一个庙宇,
我们走向一个地方,
我们追求一种幸福,
我们共进一个天堂。
于是,我们发现代表着蓝花的个人幸福在现实中始终未能露面,却时时出现
在诺瓦利斯的诗中和小说中。
-----------------------页面50-----------------------
素朴的民间情调——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
早期浪漫主义运动并未持续多久,但在德国文艺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不久之后,就有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和学者先后聚集在海德贝尔格,创办
刊物,形成了后期浪漫主义,即青年浪漫派,又称海德贝尔格派。这一派的
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
在德国浪漫主义作家中,阿尔尼姆和布伦塔总是相提并论。原因是他们
两人共同出版了《儿童魔号》歌谣集。这是一部重要的民歌集,收录了德国
300来首的民歌。这部民歌集的出版不仅在文化史上具有极大意义,在德国
的抒情诗和文学创作的发展上,也引起了轰动。它扬起的那种天然的音调给
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增添了响亮的和声,影响了后来的整个德国文学。
路德维希·封·阿尔尼姆(dwigachivonarni)于1781年出生在
柏林,曾在格廷根攻读自然科学,后来游历德国各地,见识自己的祖国和人
民,并搜集民歌。随后在海得堡住了一段时间,认识了后来的合作者布伦塔
诺及其妹妹贝蒂娜,后来娶贝蒂娜为妻。1808年,他创办《隐士报》,蒂
克、荷尔德林和格林都是此刊的撰稿人。不久,他把此报更名为《寂寞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