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年均增长6。5%左右。这一增长速度属于中高速增长,相当于上一个十年经济增长率的约60%~70%。经济增长变化主要影响国家农业投入能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和农村消费市场发育等,影响城乡居民的农产品消费水平及其结构。由于中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未来社会分配结构将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比经济增长率略高。
总人口将继续增长,但人口增长率平稳回落,年均增长为0。4%。这一增长率属于低增长,但增长率将趋于稳定。人口增长意味着对各种农产品需求的普遍增加,尽管口粮等人均食用消费下降,但食用消费需求总量不一定下降,仍有可能保持基本稳定。
城市化率持续提高。这意味着未来十年中国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同,城市化率提高将推进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畜产品和水产品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同时扩大粮食需求总量。
农村劳动力工资和化肥价格将持续提升。这意味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农业投入将增大,机器替代劳动加快,农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在不能实现机器替代的地区,农产品生产将减少。
国家实行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农业科技进步投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地产权保持稳定,流转比例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改善,国家投入持续增加,直接补贴稳步增加;水土资源总量基本稳定,土地整治加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良种化、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程度提高,高产作物比重增加。
粮食价格稳定变化,其他农产品价格波动将增大。国家继续实行农业生产价格支持政策,但对粮食和其他产品的价格变化的调控政策略有调整,粮食生产价格将继续呈温和上涨趋势;对农产品消费价格放开并进行调节;国际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
天气因素,按照正常气候年景计算。这意味着在预测中不考虑重大灾害性天气等对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地区差异。未来各省份农产品生产的增长率存在差异,但增长率的变化率存在一致性,变化方向与1996年至今的平均变化趋势一致。这一假定意味着预测期各省份未来增长率不同,主产区变化的影响大于其他地区。
未来十年粮食需求量与产量变化
粮食所包括的品种有谷物、豆类和薯类,其需求包括食用口粮和饲料用粮、加工转化、种子用粮等非食用粮部分。未来十年,中国粮食需求量将持续快速增长。到2023年,预测全国粮食(包括榨油大豆)总需求量为70971万吨,比2012年增加8095万吨,增长13%。其中用于榨油的大豆需求量约10704万吨(包括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谷物及其他粮食需求量为60266万吨。分用途看,口粮需求约为24024万吨,饲料粮需求26829万吨,加工转化需求18862万吨,种子需求1255万吨。未来十年,中国粮食产量也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到2023年,预测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1999万吨,比2012年增加3042万吨,增长6。5%。分品种看,稻谷产量为21567万吨,小麦产量为13112万吨,玉米产量为24131万吨。
与2012年模型预测(刘世锦等,2013)结果相比,本次预测调低了2014~2022年粮食需求量,主要原因是按照更新的统计数据和信息修正了基础数据,同时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加快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饲料用粮和加工用粮数据有所提高,同时调高了2014~2022年粮食产量,主要原因是粮食主产区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推进高产创建取得成效显著,玉米等高产作物的产量及比重将加快增长。
未来十年畜水产品需求量与产量变化
未来十年,中国畜产品和水产品需求将快速增长。到2023年,全国肉类总需求量预计为11371万吨,比2012年增加2440万吨,增长27%。其中,猪肉需求量6628万吨,牛羊肉需求量1574万吨,家禽需求量2807万吨,分别在2012年的基础上增长20%、23%和44%。全国禽蛋需求预计为3600万吨,奶类需求6300万吨,水产品需求8523万吨,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28%、35%和35%。
未来十年,中国肉类、家禽和水产品产量也会继续增长。到2023年,预测全国肉类产量为9885万吨,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6044万吨,牛肉产量698万吨,羊肉产量485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长13%、5%和21%。全国禽蛋产量预计为3315万吨,奶类产量6077万吨,水产品产量8692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长16%、57%和47%。
与2012年模型预测结果相比,本次预测调增了2014~2022年畜产品和水产品需求量,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城市化的加快,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将增长,同时调高了2014~2022年肉类和水产品产量趋势值,调低了2014~2022年奶类和蛋类产品的产量,主要原因是畜牧业生产区域结构变化加快,奶类和蛋类生产风险有所增大。
未来十年其他农产品产量变化
未来十年,中国主要经济作物产品生产将稳定增长。到2023年,预测全国棉花产量853万吨,油料产量3739万吨,糖料产量16951万吨,水果(含果用瓜)产量为32266万吨,与2012年比,分别增长25%、8%、26%和34%。
与2012年模型预测结果相比,本次预测调低了2014~2022年棉花和糖料产量,主要原因是国内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国际竞争加剧,中国有可能对农产品生产价格支持政策进行一定调整,会影响生产发展;同时调高了2014~2022年油料和水果产量,主要原因是油料价格形势转好拉动生产发展,部分地区加快水果产业发展。
2014年中国农业发展趋势预测
2014年农业生产将保持稳定发展趋势
2014年,由于农产品需求大,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和农业科技贡献仍然发生重要作用,将拉动农业生产发展继续处于增长阶段。但同时,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农产品生产价格发生变化,将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预计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60372万吨,棉花650万吨,油料3551万吨,糖料14049万吨,水果24846万吨,猪肉5546万吨,牛羊肉1094万吨,蛋类2917万吨,奶类3840万吨,水产品6387万吨。
与2013年相比,总体上农业生产仍保持增长趋势。其中,粮食增产0。3%,棉花增产3。1%,油料增产0。6%,糖料增产2。1%,水果增产2。9%,猪肉增产1。0%,牛羊肉增产0。9%,蛋类增产1。4%,奶类增产5。2%,水产品增产3。5%。
2014年农产品需求将持续增长
2014年,国民经济将持续增长,城市化发展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将加快增长,人均食品消费的结构持续改变,这些都将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产生拉动作用。预计全国主要农产品需求量为:粮食64123万吨,食用油1414万吨,食糖1016万吨,蔬菜41964万吨,水果11427万吨,猪肉5720万吨,家禽2084万吨,禽蛋2941万吨,奶类4927万吨,水产品6653万吨。
与2013年相比,各种农产品的消费需求都有所增长,特别是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粮食总消费增长0。9%,食用油增长1。3%,食糖增长0。3%,猪肉增长1。4%,牛羊肉增长1。9%,家禽增长3。4%,禽蛋食用消费增长2。0%,奶类食用消费增长2。8%,水产品食用消费增长2。5%。
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生产价格支持保护制度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一个国家从下中等收入阶段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农业增长会出现波动,农民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非农产业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增长,在发展战略上普遍要实行以生产价格支持为核心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但这种价格支持在实践中也会面临挑战。一是价格支持会推进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加快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以至于造成农产品过剩,库存高企,浪费国家有限的发展资源。二是价格支持会受到国际市场的挤压,加剧国内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在国际贸易上形成很大的进口压力以及国际关系压力。三是价格支持会推高国内农产品价格,对消费者及相关产业发展不利,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福利水平以及降低国内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引入农产品生产价格支持保护制度后,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个政策进行改革创新,为促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农业增长提供支撑。
建立有效率的价格制度在农业增长中意义重大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价格反映供求关系,高价格意味着供给存在不足,将激励生产发展,低价格意味着供求存在过剩,将抑制生产发展,以此引导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直到市场均衡为止。但世界市场中的农产品价格是一个特殊领域。长期以来,这个价格体系是扭曲的或者是特殊的,经济落后国家粮价低,在经济上抑制生产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粮价高,在经济上促进生产发展,形成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不均衡;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粮价不是下降而是总体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