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以为那是另一些液氮造成的冷凝雾,只是为了烧杯里需要低温保存的物体而添加的。但随着镜头推近,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两者的不同,冷凝雾更接近于纯白,就像水蒸气,但烧杯里的雾气,却更偏灰色,甚至有些微微发黑!而且这只烧杯里除了雾,并没有其他东西。那一团黑雾在特写镜头中,竟然有种活物的感觉,雾气绕着烧杯翻滚、敲击,像是有思想一般,想破杯而出,那样子诡异莫名,真就像张紫光他们给它起的名字——鬼雾!
里希特说:“这种物质的活性特别强烈,半衰期也非常短,只要离开深渊,就只能在极度低温下,才能维持稳定!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有什么特性!”
说着,里希特用一个底座,把烧杯固定住,然后拿出两个小小的玻璃盒子,凑到烧杯口上,非常小心的拧开烧杯的阀门。
黑雾从阀门冲出,喷在玻璃盒上,眨眼间便逃的一干二净。
里希特脸上露出狂热的笑容,他把两个玻璃盒子,分开放到长桌两端,然后掏出一个黑色的小球,在镜头前略作展示后,他将黑球放入其中一个玻璃盒子。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黑球一进入盒子,便瞬间消失,竟然出现在另一端的玻璃中!
“这就是第五态的秘密!”里希特得意地摊开手说:“这些物质,原本散落在宇宙各处,跟任何已知物质都不会发生任何反应,我们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甚至连精密仪器也无法检测到它,这种物质,相对于已知世界,就像是中国文化里的阴和阳,虽然紧密相连,但却一体两面,永无接触之日。直到我们的先驱者,雅利安人把它找到,并且压缩、提纯,便出现了大家看到的这一幕。第五态物质,具有创造的能力,能将空间甚至是时间压缩,成为一个多维奇点……试想一下,如果这是两扇门……”里希特双手分开,分别指向长桌两端的玻璃盒子,“一扇在玻璃,另一扇放置在莫斯科,那我们的钢铁洪流将会不费吹灰之力摧毁苏联的抵抗!”
“诸位,这不是魔法!”里希特向前探身,盯着镜头说:“这是科学,是我们不可思议的祖先留下的无上法宝,在这座绝壁之中,在这片深渊之下,有着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而这,也必将给伟大的德意志帝国带来数不尽的财宝和收益!”
随着里希特的一个纳粹礼,画面转黑,本卷内容结束。
“啪”的一声,室内灯光大亮,刺的我眼睛都睁不开了。
“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另外那些胶片,都是些纳粹的宣传片,二战新闻之类的,没什么可看的了。”小软说。
“不过我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些资料,到那边去看。”余珊珊拉着我的胳膊,把我拖着往实验室方向走。在一排排实验桌最后面,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进门就是一张长长的办公桌,桌子后面有一块黑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我看不懂的公式,黑板两侧则是一排排塞的满满当当的文件柜。这里正是里希特拍摄影片的地方。
长桌上乱七八糟摊着很多文件,我打眼一看,里面零零总总,有照片,有表格,有手绘的图纸,还有很多公文。我试图寻找里希特展示过的那个绝壁模型,但在办公室内转了一圈也没找到。
“在你们来之前,天天姐已经做了一些初步的归类了。”余珊珊说:“这些是德国方面的批示。”余珊珊拍了拍桌上堆得最厚的一叠文件夹,翻开其中一个说:“里面有大量希姆莱签名的公文,甚至还有希特勒亲笔签名的批示,要是拿出去,应该能卖不少钱吧?”余珊珊俏皮的吐了吐舌头说。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现象。”天天接过话茬说:“一开始的批示里,措辞基本都是赞扬,勉励为主,对这边提出的物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甚至是雷达和潜艇这样运输难度非常大,也非常尖端、昂贵的东西。这里的高潮出现在里希特宣布发现第五态凝聚物的时候,希姆莱的反应可以说是欣喜若狂,希特勒甚至亲自发公文,给里希特和驻扎在这里的其他德国人统一颁发了勋章,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开发投送能力。里希特的回复也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把应用前景说的天花乱坠,大量的人员物资从德国和日本源源不断的被运到这里。”
“同时间段,里希特的研究资料里,也显示,他们那时候的研究重点,确实聚焦在浓雾上,他们发现自从他们派人进入过浓雾之后,雾气就会间歇性的上涨,就像潮汐一样,而浓雾中则会潜藏着怪兽。为此,他们设立了一整套雾气监测系统,每当雾气上涨,负责监测的人便会发出警报,驻扎在上面军营里的士兵,便会坐上轨道车,进入地底位置警戒,做好防御怪兽入侵的准备。载我们下来的轨道车,就是在触发了警报的时候,自动滑下来的。”余珊珊说。
我点了点头,同意她的推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列轨道车会突然滑到我们面前。可是到底是谁触发的警报呢?似乎并非龙二他们,会不会是彭治平?我心里胡乱猜测。
“总之在这段时间里,里希特他们,重点就是研究第五态,他们对怪兽,只是防御为主,甚至都没有再次对深渊进行探索。”余珊珊补充道。
“但到了1941年,德国方面的语气就不一样了。”天天又翻开另一本文件夹,抽出一些公文说:“从这年开始,希姆莱的指示就开始不耐烦了,屡次催促里希特,尽快拿出可应用的方案。物资配给也越来越少,间隔时间越来越长,而且日本这边也出现了物资配送不及时的现象。”
“41年?”小软说:“正好是苏联战场进入战略反攻的时间段,德国人在战场上开始吃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