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然陛下将话都说到了这里,臣也不能再执着于推却,那样就显得迂腐了,谢陛下恩赐!”
“这样就对了,朕听说先生独子袁枢也跟着一起来了京城?”
“犬子读书不成,现如今即将而立,却仍然只是个生员,愧不敢提!”
“读书不成不代表其它不成,不知先生是否还会让他继续科考?”
“臣只有这么一个独子,而且还是老来得子,既然读书已经不成,便早已放弃了继续科考打算,让其多开枝散叶!”
对于袁枢,朱由校还是有很深的印象的,才学不低,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大明将亡时不仅没有随大流投降李自成或满清,而是在家乡积极组织官军抵抗。
后来南下筹集粮草,见到南京城破,忧愤而死。
“先生现在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按照惯例可以恩荫袁枢,就让他先来文华殿当个中书舍人吧!”
这么快就给自己儿子安排了官职?
“臣谢陛下恩赐犬子如此好的去处!”
“这是袁枢应得的,除了辽东与建奴,现在西南的土司叛乱依然未能平定,也是让朕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
“陛下,西南各土司势力错综复杂,又大多是传承了千年的世家,想一时平定,恐非易事,此事急不来!”
朱由校感慨道:“是啊,的确急不来,但朕也不能就这样跟土司们慢慢耗,所以已经敕令西南要用更严酷的手段镇压叛军,并从陕西迁徙十万户饥民前往贵州,有了这新增的十万户汉民,朕不相信那些土司还敢轻易造反!”
从陕西迁徙十万户饥民?
好大的手笔,只是这十万户饥民能有多少能活着走到贵州?
“陛下,这十万户饥民如何活着抵达贵州?”
“发了一部分粮食,而且允许他们在沿途寻找野菜和渔猎充饥!”
听完,袁可立也没有太好的应对之法,只得选择了沉默。
见事情聊得差不多了,朱由校朝刘若愚道:“让人安排午膳,朕与袁先生和孙巡抚一同用膳!”
“是,皇爷!”
袁可立与孙传庭两人赶忙一同答道:“谢陛下!”
。。。。。。。
九月初,给山东按察副使兼大名知府的行人司行人,终于到达了大名府知府衙门。
当卢象升带着大名府府衙一众官僚跪在香案前后,站在香案后面的行人司官员展开圣旨高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制曰?
看来不会是什么坏事,同时心里也在期待会有什么好事。
“。。。。。。山东按察司副使兼大名府知府卢象升,因清查临清仓得力,并治理大名府有方,特任命其为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登莱,并节制东江军务。为震慑辽东宵小,朕特命卢象升组建天雄军,取自天降雄师之意,钦此!”
“恭请天安,万岁万岁万岁!”
卢象升整个人都是懵逼的,虽然之前听到制曰会猜到有什么好事,没想到却是巡抚登莱,这都不知道升了多少级了。
按照一般惯例,他在大名知府任上期满后,考绩优秀的话,会擢升布政司里面的参议或参政,亦或是回京担任某部郎中,之后再根据考绩前往某地担任兵备,再之后才可能是某地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