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明白了,既然无法彻底改变京营,下官听完大司马的讲解后,决定先从现有的京营中选出四到五团营青壮,之后精选良将,加强操练!”
李邦华作为两榜进士,对于袁可立不愿说的事情,他自然不会傻到打破砂锅问到底。
“甚好,阻力会比原先清除兵额小不少,孟暗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可要加快速度了!”
“是,下官尊令!”李邦华起身行了一礼后,这才退出了袁可立的值房。
困扰多时的困惑,一朝得解,压在李邦华心底的阴霾顿时烟消云散。
接下来,李邦华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想法后,给皇帝写了一封《京营选将练兵疏》。
当朱由校看到李邦华递来的题本后,经过一番权衡,最终还是同意了李邦华的方法。
朱由校的心思被袁可立给基本猜透了,在现在局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他并不想在对文官下手后不久,又开始得罪整个勋贵集团。
现在的大明,一切以维稳为主,在成功阻止黄台吉明年可能入关劫掠京畿的己巳之变后,再凭声望与能足够腾出手的强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京营。
发生在明年十月份的己巳之变,建奴将京畿富庶之地劫掠一空,除了钱粮,还有大量的青壮人口。
正因为有了从京畿劫掠过去的几十万壮丁,建奴就很好地解决了没人耕种的问题,自此之后,建奴的八旗军队基本可以彻底摆脱需要农耕的烦恼,彻底成了一群职业兵。
不仅能随时发动战事,还能采用坚持长期围困坚城、围点打援的战术。
发生在天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便是最好的证明。
这场大凌河之战,不仅消耗了辽东甚至是九边的大量精锐,也彻底验证了围城打援战术的巨大效用,自此辽西的一众坚城险堡,便不再牢不可摧。
更要命的是,这场大凌河之战还直接诱发了李九成与孔有德等人因长期遭到打压排挤后的兵变,给建奴带去了大量的最先进火器,自此大明对建奴不再拥有火器优势,一座座坚城在红夷大炮的摧残下,彻底沦为灰烬。
而己巳之变,除了改变大明与建奴之间的实力对比,还因征集九边精锐无充足粮草供应,出现了一起起数之不尽的兵变与逃跑,最终成为农民起义军中的中坚力量。
有了丰富训练与作战经验的边军精锐加入农民军,之前不成气候的起义军,犹如在烈火中泼了一大盆燃油,以前官军轻易碾压农民军的局面,自此一去不复返。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了直接推翻大明王朝的主因。
虽然朱由校将大明掘墓人李自成弄到了身边当护卫,但谁知道会不会还出现刘自成与王自成。
尽管朱由校多了几百年的记忆,但他不是神,而是一个没有金手指的普通人。
让大明中兴,这是一个多么困难又难以实现的世纪难题。
贪腐成风、官僚机构效率低下、文恬武嬉、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财政崩溃、小冰河带来的大面积减产、建奴的强势崛起等等,问题实在太多了。
此时的大明,已经处处显现出一个王朝处于末年、即将崩溃的迹象,岂能是朱由校想改变就能轻易改变的。
他不会点石成金,也不会撒豆成兵,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与智慧一步一步让大明做出改变,让这个即将垮台的王朝重新焕发生机。
既然已经成了这个即将垮台王朝的皇帝,他不接下这项重任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