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的举子可以离开贡院休息,但二十一位考官却还要留在贡院内批阅考卷。
而到了这时,才是这些考官也就是阅卷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要赶在三月初五前批阅完所有考卷。
从二月初六进入贡院,到三月初五走出贡院,考官们要在里面待满近一个月的时间。
虽然阅卷的工作很辛苦,但待遇肯定不是考棚内的考生能比的,他们不仅有美味可口的食物,还有舒适的卧室休息。
就算是阅卷时的房间内,也有几个大暖炉取暖。
当阅卷官们在贡院内挑灯批阅考卷的时候,休息了一日的考生们,开始了他们度日如年的漫长等待时间。
中与不中,变化天差地别,虽然举人也能出仕做官,但一般也就七品知县到头,就算个别有特殊机遇,四品知府就已经是最终能触摸到的天花板。
而中了会试后,马上就能参加殿试的贡士,参加完殿试就成了起步正七品知县的进士,而且上不封顶。
在这段煎熬的日子里,等待结果的举子们为了打发时间,有钱的邀上三五好友,领略京城的大好河山与风土人情,没钱的干脆窝在旅店或寺庙道观内下棋看书。
三月初四下午酉时,终于批阅完所有试卷的阅卷官们,心里总算松了好大一口气。
“今晚要再辛苦诸位留在贡院一宿,等最终选中的试卷封存好,并名录抄送给陛下审核后,诸位也就能与家人团聚了!”
能被选来当考官,虽然辛苦了一点,但也是官场履历中的一项重要政绩,其他人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疲累,最起码在面上不会表现出来。
众人纷纷笑着回道:“阁老辛苦!”
临近辰时,从贡院一路护送出来的中试名录经司礼监之手,最终送到了朱由校的手上。
朱由校从王体纯手上接过名单,快速看起了上面的名字。
排第一的不是历史上的状元刘若宰,而是来自施凤来的同乡嘉兴府嘉善县人曹勋。
紧接着,朱由校往下快速看起了后面十九人,只有四人不是来自南直隶、浙江、福建与江西,其中来自常州府的最多,居然达到了六人。
紧接着,朱由校看完了所有中试的名录,虽然没看到张溥,但却让他看到了张采,而且依然没看到宋应星的大哥宋应升。
朱由校合上名单,转头朝王体乾说道:“告诉誊录员,黜落苏州府太仓州的张采,用来自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的宋应升补上!”
王体乾愣了一下后,躬身答道:“是,皇爷!”
说完,王体乾接过名单,脚步轻盈地退出了书房。
之所以黜落张采,就一个复社的领袖身份足够了,要是张溥也同样榜上有名,朱由校同样会黜落。
至于补选之人为何会是宋应升,谁让他有个好兄弟叫宋应星,同一个家庭长大的亲兄弟,差不到哪去。
而且,朱由校也想弥补历史上的两兄弟一直都未能高中进士的遗憾。
规矩?
他作为制定规矩的皇帝,需要遵守这些规矩吗?
第二天,天将方亮,贡院外就已经聚集了大量前来看榜的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