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渐行渐远,逐步消失在视线内的西征军,魏忠贤轻声说道:“皇爷,咱们该回去了!”
朱由校收回目光,看向围在四周的文武百官,朗声说道:“好,回去吧!”
此次交由曹文诏率领的两支骑兵,除了常规的刀枪剑戟与铠甲外,朱由校还将能给的燧发枪与三眼铳都给了他们,同时,还给百户及以上的军官都人手配了一支望远镜。
虽然他们现在的作战经验不如虎墩兔的大军,但有了望远镜和火枪,将能保持在远程打击上的优势。
实在不济,打不赢也能提前跑路,远远发现数量优于己方的虎墩兔骑兵,还能提前转移,或者说逃跑。
逃跑不可耻,明知打不赢还要硬碰硬才是可耻,而且很傻,朱由校不仅不会褒奖,还会进行严厉的惩罚。
军队的确是打出来的,但前提是要能保住小命,小命都没了,还谈什么百战强军。
此次勇士营与京营出征宣大,朱由校对曹文诏的要求就是去练兵,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朱由校可不想学老蒋将教导总队放在守卫明知是死局的南京,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在出征的两支骑兵可是未来朱由校嫡系骑兵军队的军官种子,他可不想一仗就给打光了。
陈奇瑜在辞别送行的皇帝与朝堂文武百官后,头也不回地朝西北方向的居庸关奔去。
当来到居庸关前,看着巍峨高耸的居庸关,以及向两边延伸至山顶的城墙,陈奇瑜忍不住轻叹道:“好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沿着居庸关河谷继续前行了一段距离后,便来到了内长城最重要关隘,即八达岭。
翻越八达岭之后,便来到了宣府谷地,也就是永定河上游两大支流桑干河与洋河的交汇处。
宣府谷地是西北蒙古高原进入京城的最近与最便捷路线,这里是一处地势平坦的谷地,土壤肥沃,河流密布,非常适合囤积重兵。
这里除了是宣府镇的辖区,明初的时候还是谷王朱橞的封地。
在宣府城与杨麒碰头后,杨麒从宣府镇挑选的一营精锐骑兵,随陈奇瑜一同前往大同阳和。
当陈奇瑜带着大军来到阳和城外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中旬。
而阳和城外,事先得知陈奇瑜过来的孙承宗,带着属官与祖大寿等将领已经等在了东门外。
阳和城虽然是宣大总督驻地,但却不是如宣府和大同一样的大城,城周八公里,城高只有六米。
包砖夯土城墙,最宽处可容纳两辆马车并排行驶。
城墙四面各开有一门,四个城墙的转角处都设有一个用来观察敌情的望楼。
远远看到迎接自己的孙承宗后,陈奇瑜打马快速向前,在离孙承宗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时,陈奇瑜翻身下马,一边走一边笑着行礼道:“下官陈奇瑜,见过孙阁老和诸位同僚!”
孙承宗向前迈了两步,拱手笑着回道:“见过少司马,旅途劳累,本官已经在城内为你们准备好了接风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