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儿子死后葬在父亲身边,妻子死了和丈夫葬在一起,如此一家子才能在地下团聚。
乾隆若是遵守子随父葬的礼法,死后就在葬在雍正陵墓旁边。
他的子孙死后,也会跟着葬在西陵。
这样一来,东陵只剩下顺治和康熙,就会导致东陵香火冷落,甚至无人问津。
乾隆极度崇拜爷爷康熙,将他视为毕生偶像。
他巴不得死后与康熙葬同一个陵寝,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东陵香火冷落凄凄凉凉?
可话说回来,他若是选择葬在东陵,葬在康熙身边,子孙死后也跟着过来,西陵就会只剩下雍正一座孤零零的陵寝。
如此选择,不但违背了子随父葬的礼法,也于孝道有亏。
乾隆和雍正不一样。
雍正早被人黑透了,虱子多了不怕痒,才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乾隆却是个极其死要面子的人,怎么可能让自己落一个‘不孝’的骂名?
所以,摆在乾隆面前的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无论怎么选都不行。
但这个问题又不能不解决,否则他死后往哪里葬?
为了做到两全,乾隆与一众大臣苦思十多年,不知熬死了多少脑细胞,这才想出了昭穆相间的兆葬之制,彻底解决了问题。
兆葬之制的核心,就是父子分葬。
父亲葬在东陵,儿子就得葬西陵,就这样一东一西,交替下葬,儿子死后代替亲爹孝顺九泉之下的爷爷,也算间接成全了父子之情,也不至于让东西两陵失衡,影响香火承续。
至于这么安排是否违背礼法?
答案是没有。
因为乾隆所创的兆葬之制,是根据礼法的昭穆制度演化而来的。
所谓的昭穆制度,就是人死后,家族祠堂神主牌的摆放位置,遵循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开创家族的老祖宗,排位放在最中间的位置,然后他的儿子死后放左边为‘昭’,孙子死后放右边为‘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