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那个骄阳似火的夏天,村庄里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氛围。我一个皮肤黝黑、眼神中透着坚定的农村娃,正坐在自家破旧的门槛上,眼睛紧紧盯着通往村外的那条土路。
我爸刚从田里回来,手上还沾着泥巴。他看着我,轻声问道:“茗儿,这中考成绩也快出来了,你心里有底不?”
我抬起头,看着他充满皱纹的脸,说:“爸,我感觉考得还可以,估计能上县三高。”
我爸皱了皱眉头,在一旁的小板凳上坐下,从兜里掏出烟,边点烟边说:“县三高啊,听说那学校是三流的学校,比着一高二高稍微差点儿。但是考上总比考不上强。可咱家这情况,你也知道。”
我妈这时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针线活,她插话道:“茗儿啊,不管咋样,只要你能考上,爸妈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我低下头,心里明白家里的困难。家里就靠着几亩薄田和我爸偶尔去打零工维持生计,供自己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妈,我知道,我会努力的。”
过了几天,村里有人传来消息,中考成绩可以去镇上查了。我早早地就起床,步行了好几里路来到镇上的学校。我在公告栏前挤在人群中,紧张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后面跟着的分数时,我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个分数上县三高是有希望的。
我一路小跑着回到家,兴奋地对我爸妈说:“爸,妈,我考上了,我能上县三高了!”
我爸脸上露出了笑容,但很快又被忧虑取代,他说:“茗儿,这学费可咋办呢?”
我爸的听说我考上了县三高,来到我家。他在村里算是比较富裕的,他开着一个小杂货店。
他坐在堂屋里,对我爸说:“哥,茗儿这孩子有出息,这学费啊,我能帮一点是一点。”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百块钱。
我爸连忙摆手,说:“大强啊,你这钱我们不能要,你也不容易,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呢。”
叔叔把钱塞到我爸手里,说:“哥,茗儿是咱村的希望,这钱就当我借你们的,以后让茗儿还我就是了。”
我在一旁感激地看着叔叔,说:“叔,谢谢你,我以后一定会还你的。”
我妈也开始四处借钱。她先到了我的姑姑家,我的姑姑看到我妈来,心里大概也知道是为了我的学费。
姑姑叹了口气,说:“嫂子啊,不是我不帮,我家那口子身体不好,家里也没多少余钱,我只能给你拿五十块。”
我妈接过钱,眼中含泪,说:“秀兰啊,谢谢你,这钱就算是救急了。”
就这样,我爸妈东拼西凑,加上家里的一些积蓄,还是差了一大截。我看着爸妈为自己的学费发愁,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对爸妈说:“爸,妈,要不我不上了,我去镇上打工,以后还能帮家里减轻点负担。”
我爸一听,生气地说:“茗儿,你说的这是什么话,你好不容易考上了,怎么能不上呢?我去你另外一个舅舅家里去再借点儿。”
终于,开学的日子临近了。我收拾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几件破旧的衣服和几本复习资料。
我去村里的学校找我的班主任张老师。张老师一直很关心我,看到我来,就问:“顾茗啊,学费都凑齐了吗?”
窝摇了摇头,说:“张老师,还差点,不过我爸妈还在想办法。”
张老师想了想,说:“顾茗,老师这里有一百块钱,你先拿着,希望你能在高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
我感激地接过钱,说:“张老师,谢谢你,我一定会努力的。”
入学那天,我背着行李,和我爸一起坐上了开往县城的破旧中巴车。车上人很多,我和我爸只能站着。
我好奇地看着车窗外的县城,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县城。高楼大厦、热闹的街道,一切都让我感到新鲜又有些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