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rdo;孙教授还没说完,用撬杆一下子就撑开了棺盖,里面顿时冲出一股黑气,虽然戴了防毒而罩,可感觉还是被呛到了一般不能呼吸。
过了一会,黑气散尽,棺材里黑糊糊的,看不太清。
远处惊人的雷声滚滚而来,张子明骂了一句:&ldo;真它nn的气氛还真像是那个意思!&rdo;
他话未落音,又一道更强的闪电划过,使棺材里的事物一览无余。身后的刘潇儿极度惊恐地大叫一嗓子,吓得她两脚一软摔到了地上,两只探照灯也滚落离手。
&ldo;我操!怎么这么多的人头!&rdo;
第四卷
六十八、停尸馆(1)
满满一棺材的人头,层层叠叠堆放在一起,数不清有多少,怎能不让我们惊心。
我们发现孙教授却很奇怪,打开棺盖后,见到整整一棺材的人头,脸上竟微露笑意,这是怎么回事?
说话间,豆大的雨点从夜空洒落下来,什么鬼天气!孙教授招呼我们将棺材盖再抬上去盖上,然后又将棺材推入到了水潭中。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让我们十分不解。
做完这些后,陈老头拿出地图看了一遍,对大伙道:
&ldo;我们身后不远处有一座停尸馆,我们可以去那里避雨过夜。&rdo;
&ldo;什么停尸馆?听起来怎么如此邪乎啊!&rdo;张子明不知是不是吓怕了,竟想懒在这水潭边不走了。
&ldo;小哥喂,你放心,反正是没鬼。&rdo;
&ldo;有鬼没鬼的老子倒不怕,我担心的是会不会又有什么恶心的死尸,这一路过来,恶心的东西太多了,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我的正常饮食,我自打进了这该死的荒村,那是瘦了一圈又一圈。&rdo;
&ldo;行啦行啦,少罗嗦。陈老爷子,潇儿、教授,我们去吧,他愿意呆这就呆这,用他们的话说爱咋咋的,我们快走。&rdo;我喝道。眼看着大雨已至,林子上空哗哗作响,张子明却罗里八嗦的,很是欠打。
大家当下收拾了东西,由陈老头提着探照灯在前开路,我背着几俗昏迷的刘潇儿,与孙教授紧跟陈老头身后。张子明在水潭边上翘首四顾,见我们四人已入丛林,在后面大喊大叫地跟了上来。
雨夜难行,我们也浑身湿透,个个又不同程度的受了伤,根本无暇再顾及这片传说中的迷失森林模样。只知地上布满枯枝败叶,在巨大的杂树之中穿行,不知所走的方向。
陈老头边走边说。
当年陈老五和麻子吴四从水潭出来后一时找不到那座停尸楼,在林中穿梭多天,幸亏林中可食杂物甚多,又不缺水,所以也没挨饿。后来还是贯盗麻子吴四发现了这迷失森林的奥秘,找到了停尸馆。此中奥秘具体是什么,我祖父也没听懂,只知道按照麻子吴四的,每向左转过十棵树,再向右转过三十棵,如此这般,一直可走到古墓区域的入口处。
我们跟在陈老头身后,不多时,果真见到了一座破宅。由石头和木料搭建而成,屋顶已经塌了一个角,屋瓦上全是枯枝落叶堆积,其中荒草环生。大门半遮半闭,透过门缝,里面黑漆漆的偶有细微动静,在风雨大作的林子里,根本听不清是什么声音。看着眼前这一幕,心底竟有丝丝发凉。
陈老头招呼我们道:&ldo;这就是停尸馆,我们快进去吧!&rdo;
六十九、停尸馆(2)湘西赶尸的…
(湘西赶尸,说是一种神秘的巫术,也有说是愚弄人的一种迷信,还有说只是为了骗取钱财的把戏,更有说这仅仅是一种耸人听闻的传闻?
你见过吗?我没见过。不过,我曾祖父的父亲见过,小时候听我爷爷跟我说的,听起来甚是恐怖。)
章节正文:
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存环竟极为艰难,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解放前)。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岖山路上,即使有钱,也难以用车辆或担架扛抬,于是就有了这一神秘的运尸回乡的办法,具体何人何时所创,现在难追其源了。
那里有一种职业叫赶尸匠,就是这种行当之人。赶尸一般都是昼伏夜行,是因为三更半夜赶尸方便,不易惊到阳人,因为没人敢看。但是赶尸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从出发地赶到目的地的。晚上行走,那白天怎么办?必须停脚,赶尸匠也要休息,就有了留宿这些死尸的旅店。
尸体来去是在入夜以后和黎明以前,其实都是夜间,为便于尸体出入,所以不必关门。关门不外防盗,这种旅店不会遭遇失窃,小偷不敢光顾,即使大胆去偷,也偷不到什么。
据说,尸体之所以能跳动,全靠脸上的黄纸画符,所以到个地方停下来,法师立刻就把他们脸上的纸符除下来,否则他们会自己跳出来。
这样的旅店叫做义庄……
&ldo;嘿嘿嘿……我说你这老头好好的扯什么湘西赶尸啊!吓我们是不是?&rdo;张子明打断了陈老头的叙述,我放下刘潇儿,看了看张子明,脸色微白,确实被吓到了。
&ldo;你们不是想知道这停尸馆是什么吗?&rdo;陈老头将东西都放下,一边喘气一边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