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一下将人连降三等。
大宗正丝毫不敢反驳,只是暗暗心惊官家对赵诚的偏爱。
赵诚自腊月初八见过赵恒,再没见人,他在战前突然收到沈晦被调回汴京城的消息。听说沈晦聚集了一大批文人,又是抒情又是酒后闹事,总之最后还是收拾行李乖乖回汴京城打工去了。
整个地方协调的任务全都堆给他了,他能拉起的工作班组就是自己人,和大名府州县的地方官,腊月二十凌晨,他人还在官署,听见城外的号角声,等他登上城头,看到吕字旗的中军压阵出发,他心里还在想,这一仗稳一些吧,起码保几十年不生战乱。
大名府城内如今只剩不到四十万人口,城内整体气氛还是偏惶恐,赵诚连谁都没见,麻二都没了踪影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送出去都不见了,来复都被打发出去了。
城内的留守军是吕本康带领的本部人马,赵诚见过这位据说其貌不扬和吕顺不似父子的长子,确实生的并不雄壮,见了人也十分守礼,比起他的傻弟,成熟很多。
和赵诚交代:“大人若是需要我,只管吩咐。”
赵诚:“我虽官职高一些,但毕竟是来辅助吕将军的,小吕将军不必客气。”
吕本康:“大人客气了。军中人都粗野,难免性情跋扈。”
赵诚看着天气,感慨:“若是下雨就麻烦了,好歹这几日天气不错。”
吕本康:“我堂兄和两个兄弟都在战场。这一仗不好打,金人实在坚韧凶残。”
赵诚:“会胜的。”
他心里默念着,并一直坚信。
第128章白天鹅
赵诚的工作并不好做,说是主持内政,重建和辅军每每受限于民夫和财帛,南逃的流民越来越多,他甚至现在都发愁战后,回迁编户、地方休养生息,屯田怎么展开,如何给后续的税改打好基础,调好地方和军中的矛盾,每一件事都是麻烦。
说实话,缺钱。
大名府城因为就在战前一线,城内惶恐的情绪很重,加上全军退至这里,战前的气氛有些低迷,这次全军过河,城里非但没有振奋,反而气氛更低迷。
每日的军报传来,赵诚只看伤亡,他甚至没时间看,经常在筹备物资周转,流民安置……
他身边的人都打发出去了,连一个可用的人都没了,只剩下沈晦留下的那个幕僚崔元用,以及一部分官府的小吏。
崔元用是因为家贫没考上进士,接着父母相继去世,彻底耽搁了,最后也绝了心思,寻了差事养家糊口,崔元用和赵诚共事了几次,就发现赵诚和沈晦不同,赵诚做事只讲实际,要结果。
安置流民的支出,原本是没有这项预算,赵诚把推官判官等聚集起来,直接调用了秋冬的其他款顶上。他自己又转头向上哭穷,总之事情要做,不能拖。
崔元用跟着他的节奏,也能把事情做好。
赵诚也发现了,能干的人,就该让他多干。
所以崔元用成了最忙的人。
勤如牛马的人,古今都一样。
从腊月十七开始,吕顺大军北征,吕顺身边的骁骑军一直不见踪影,连着日,主力渡河后,血战,到腊月二十九那日,退回来的吕本中重伤,赵诚人还在外面,大名府的文官集团都乱成一锅粥了,崔元用大约是信不过别人,特意一人一马奔到城外来找赵诚,赵诚问:“出什么事了?”
崔元用大约因为恐惧:“吕将军的侄子,重伤被送回来了。”
赵诚皱眉问:“城里什么反应?”
崔元用:“有些乱。”
赵诚:“别慌,我去见吕统制。”
等他回城时,城门已经禁严,可见城内的气氛还是慌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