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此次太子爷到来会不会?”
行部其中一位尚书朱睿小声的在朱高燧耳边说道。
话没有说完,但朱睿知道这位赵王肯定能够懂得的,有时候说透了也就没意思了。
也只会给人留下不可靠的印象。
不过朱睿不知道的是,就因为这句话其在朱高燧的心中印象就下降了不少。
朱睿的父亲原本就是燕王府的千户,在靖难之中殉难。
不过朱睿自幼便是在燕王府中长大,自然和朱高燧关系很好,也是朱高燧的玩伴。
“太子爷到来有什么不妥?”
朱高燧看了一眼,很有深意的说道。
“王爷说的是,是下官胡言了,请王爷恕罪。”
朱睿急忙的说道,知道了朱高燧话中之意,无论对于太子爷的到来有什么想法。
都不是自己可以妄言的,更不该在这场合说,虽然其他人没有听到。
但有时候不合适便是不合适。
“嗯,日后小心些,有些事不是你可以接触的。”
朱高燧小声的说道,毕竟跟随自己长大,也是有些诸多的回忆。
还是不想有一天看见其惨死,天家之事是谁都可以妄议的?
其他之人看到朱高燧和朱睿的耳语,也没有说什么。
无论他们在讨论何事,对于这些在场之中的人都知道,不是自己等人能够参与的,也不敢参与进去。
就连朱高燧身边的将领和官员也是微微的向后退了几步。
就在众人各有心思的等待中,那南方而来的官道上终是出现了大片的人影。
看到这一幕,在场的许多人都是激动了起来,特别是一些北京城的官员。
这些官员对于如今大明的太子爷那是无比的崇拜,想那些年太子爷还是燕王府世子时,便已经是总管燕王府的一切事宜。
靖难时期统领后方,掌管着大大小小之事。
更是以几万老弱病残的士兵抵挡了李景隆几十万大军的进攻,稳住了后方。
这就造就如今的地位,这些官员大多是之前燕王府的官员。
以前这些人官位太低,没有太多接触太子爷的机会,但是随着陛下的登基,北京的许多官员都是升任京城之官。
这些官员也是能够上任,对于太子爷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崇拜,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太子爷的赏识。
现在谁不知道太子爷在朝中的权势滔天?就算是能够在太子爷心中留下一丝好的印象。
不说飞黄腾达,就是以后升官的时候也是有些许作用的,诸多官员缺乏的不就是一个机会嘛。
相比于后面这些官员激动的心情,朱高燧心中就有些纠结了。
外人或许以为自己这三兄弟关系和睦,但是也只有亲近之人才了解其中的真相。
这几年自己和二哥的动作可没少,三兄弟的关系已经有些表面兄弟了。
不过或许是因为大哥念旧,也可能是于心不忍,对于自己和二哥也没有狠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