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朱茂毅然决定进行一次鬼蜮的深夜探险。自从人间失控以来,对策局的六楼已然沦为阴森鬼魅的聚集地,笼罩在一片诡秘的氛围之中。
为了深入探索和获取会议室中所留存的宝贵信息,对策局不遗余力地调配人力资源,持续不断地填人进这片鬼窝。
对,没错?就是填人。里面实在太凶险了,基本上每一层楼的人都被人间祸祸完了。一个人就是一只诡,一层楼死了有一百多个人。
幸运的是,这些诡异的存在似乎遵循着某种既定规律,它们基本上只在六楼徘徊,诡异并未远离它们的尸体太远。
朱茂先是借了对策局的两件特制的武器,火枪和电枪,这不是高科技精密的家伙,越精密的家伙在鬼蜮中作用越小,特点就是用料扎实,皮实耐造,功率大。
经过对策局一段时期的深入实验,他们已经初步摸索出了诡的一些独特性质。
诡能与电、火等产生的反应,其表现形式为,任彩霞对火焰高温的不适,与诡出现时闪烁的灯光,与经常短路的电路,至于这是否构成它的弱点,目前尚无法断定。
这个思路相当明晰:关于水火之间的反应,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相互克制。实际上,数量的差异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出现。水灭火,或者火蒸发水。
按照力学原理中的相互作用定律,过量的火焰与过量的电流同样能够对诡产生反向的影响。
在制作针对诡的武器时,注重的是材料的坚固与耐用,这主要是基于诡所展现出的两大特性——老化和念力。正因为这两大特性,众多现代化设备在面对诡的侵袭时都会失去原有的效能。
因此,针对诡的武器设计大多倾向于耐腐蚀、结构简单且用料充足的特点。这样的设计理念固然确保了武器的耐用性,但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缺陷——比如重量相对较大,以及弹药储备相对有限。
电枪虽无子弹,却以其近战输出的特性独树一帜,其强大之处在于能够在一分钟内实现大功率输出,这一特点足以对诡秘力量进行有力干涉。相比之下,火枪的表现也算得上出色,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燃烧喷射,维持时间长达五分钟之久。
除了武器,朱茂也还顺了两件防护装备,夜视仪以及一身铅衣盔甲。
这款夜视仪尚存在一些使用上的不便之处,因其设计初衷在于防范老化侵蚀,故而尽可能追求简约化和坚固耐用性。然而,目前它仍属于试制品阶段,诸多功能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至于铅衣这一防护装备,经过验证,其确实对诡异的能力展现出一定的防护效果。比如,那些令人困顿迷惑的鬼打墙等幻觉现象,在铅衣的庇护下,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抵御。然而,铅衣的设计稍显笨重,对于行动的确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听闻,在不久的将来,上级会配备几套结合外骨骼技术和盔甲制作的铅衣,这无疑将在保证防护效果的同时,极大地提升的机动性和作战能力。
主要也是为了证实,在铅衣盔甲所提供的严密防护之下,诡是否仍然具备干预铅衣盔甲所庇护线路的能力。
还有不少其他装备,不过朱茂没再拿了。如今已经远远超过了负荷极限,光这套铅衣的重量就令人难以承受。仅仅是带着这套沉重的装备攀登到六楼,朱茂便已经感到呼吸困难,气喘吁吁了。看来,缺乏日常锻炼确实让他吃亏不小。
你说朱茂不会死?做这些防护干吗,多此一举!
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不会疼吗?你当朱茂是欢愉魔女?把受虐当快感的那种?
六楼的环境有什么不一样?没啥区别,就是“活人”有点多。
虽然在夜间,那些尸体还在重复白天的事儿,朱茂试着摘下帽子,再次睁眼,外面的夜色便已经变成白昼,腐烂的尸体又变得鲜活,臭气烘烘的尸臭味儿也没有了。
“好臭。”
失算了。
戴回帽子,下楼回去,整了两副口罩,加一瓶香水,歇了好一会儿才再次上楼,味实在太上头了。
这身铅衣的确是沉甸甸的,与市面上那些轻便便捷的装备截然不同。毕竟,对策局的这些装备,在无法摸清诡秘底细的情况下,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因此在用料上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扎实且加量的。这样的设计,既是对每位使用者的负责,也是对未知风险的防范。
在这里,也要提及对策局针对人员探索所采取的策略。这并不是一种盲目的人海战术,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精密计划。通常,每天会派遣一到两名调查员进行探索,并且在对策方案完全准备妥当之后,才会进行下一次的探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