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勋贵是铁打的庄稼,这件事捅了出去,顶多让他们大伤元气,但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剔除他们,到时候动用庞大的关系网向自己报复,自己肯定吃不消,没听说过锦衣卫都指挥使还带连任的。
&ldo;等下,这东西是从那奸细身上查出来的。那奸细最后还和内廷有联系,直接把这些事都往内廷身上推不就行了吗?就说内廷想要弄这些资料,到时候这些满城勋贵们的怒火就会发向这内廷,岂不是一箭双雕?&rdo;打定主意,骆养性立刻吩咐下面,准备进宫面圣。
第十四章巧合(上)(求收藏)
&ldo;混账!简直混账至极!朕倾全国之力供养他辽东军,就是为了让他给朕盯着建奴,现在,好了,建奴都跑到朕面前来了!混账,他是不是认为朕没见过建奴,就想把建奴放进来,让朕亲眼看一看?真不愧是朕的好臣子,真实替朕着想啊。&rdo;崇祯帝在接到后金部队已经绕开通州,即将进军京师的折子后,气得癫狂了。
&ldo;万岁爷息怒,现在整个大明可都指望着您呢。&rdo;王承恩替崇祯顺着胸口。
&ldo;呵呵,可笑,承恩,你不知道,朕,气啊,难啊。&rdo;癫狂一阵子后,崇祯重新坐回龙椅上。
&ldo;万岁爷,奴才一直伺候着您,奴才可是亲眼看着您宵衣旰食,兢兢业业操劳国事啊,咱大明往前数一百年来,最勤政的圣君就是您了。万岁爷,放心吧,上天看这咱类,咱大明还有一个大德明君,我大明中兴有望啊。&rdo;到底是日夜陪伴着皇帝的奴才,拍马屁总能拍到主子的痒痒处。话说崇祯帝登基这几年,勤政操劳这是真的,比起他的天启阿哥和他们俩爸爸以及爷爷以及爷爷的爸爸,崇祯帝朱由检确实是个勤政的皇帝,可是他的政绩也只能算是勤政了,勤来勤去,勤地后金大军跑来京城外了,这不得不说是个绝大的讽刺。想他天启阿哥整天做木匠活,也没遇到这种事儿,可他崇祯一来,破事乱事都一溜溜儿地跑来折磨他,所以每次也只好拿勤政一词来勉励自己了。
刚刚和诸位朝臣商议了眼前的局面时,崇祯就憋了一肚子的火,当崇祯把军情公布,希望和朝臣们拿出个应对眼前局面的章程,这些大臣们首先想到的居然就是利用这件事来互相攻击。面对强敌来犯,这些大臣还是这副德行,平时争争也就算了,现在还在争,不知道建奴都已经快出现在朕的京城外,以后只要朕高兴,登上城头就能看见建奴耀武扬威的模样了吗?
吵着吵着,不知怎么的,居然将矛头对上了辽东军的不作为。这下子更是捅了马蜂窝,现任的宰辅钱龙锡以及兵部尚书王洽和袁崇焕关系非比寻常这是朝野皆知的事儿,再说袁崇焕当年就是被王洽提拔起来,才被崇祯赏识到的,所以当辽东军事集团成型后,这俩位大佬就隐隐约约成了这个集团在朝堂上的代言人,这可都是当朝巨擎啊。看着混乱不堪的朝堂,崇祯实在受不了了,当即宣布退朝,等到了御书房,没了外人,立刻大肆宣泄起自己愤怒。
锦衣卫拿了整个商行上下,包括一具尸体。活人是不管怎么刑讯都弄不出个屁来,这死尸倒是有着重大发现,仵作一看穆会长尸体脖子上那十分明显的抓痕,就断定死者死前吞咽了什么东西,并且是强行吞咽。
然后就是解剖尸体,从肠管处取出了算珠,递交上去。上面的锦衣卫也顾不得脏什么的,直接用嘴咬开算珠,取出了那张小卷纸,接着这卷纸就被送到骆养性骆都指挥使手上,骆指挥使立刻带着证物以及一杆卷宗进宫求见,此刻已经是下午了,再不进宫就要宫禁了,隔一天的话就会夜长梦多,毕竟宦官们可是住在宫里,没什么禁不禁的。这关键的就是要杀个措手不及!
巧的是,由于俺们的马萍萍马公公在拿了信后,在自己房间里发了半天疯,痴痴颠颠浑浑噩噩了半天,才局促不安,畏畏缩缩地将信交给了曹化淳,无形中给我们骆指挥使赢得了时间,当然也是在极度极度巧合中弥补了费扬古算计中最不稳定的一环,曹化淳!费扬古记得,曹化淳这个太监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忠于崇祯,曾冒死向清廷请愿要求给崇祯帝修陵,有勇有谋,出于对大明皇帝的忠诚,曹化淳可能会跳出厂卫之争的局限,从高处看待这个问题,万一嗅到什么其他的气息,就有可能使得费扬古这一支计划就这么废了。(后世金庸的小说里可能是为了小说故事性故意丑化了曹化淳,还有当时的那些个文人自己贪生怕死,把脏水却都一股脑地往曹化淳身上泼。-----龙三喧)
不过,得亏了我们贪财的马公公,制造了这么巧合。使得曹化淳根本就没时间去思考,去判断,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跳进了费扬古为他设计的路线中,按照费扬古所设想的那样走下去。当曹化淳抓着马萍萍来到御书房门外求见时,正好遇到了我们的锦衣卫骆指挥使。
&ldo;骆指挥使,真巧啊,一起来面圣?&rdo;曹化淳依旧笑呵呵的。
&ldo;哟,曹公公,你不也是吗?都这么晚了,还来求见万岁爷?&rdo;不管私底下怎么样,这面子上得过得去。。
&ldo;这不,出了点事儿,赶紧来向万岁爷禀报声,不然,就有小人趁机造谣了。&rdo;曹化淳此刻也来了点火气,都快宫禁了,你还在今天抢着时间入宫,这是非得要整到我们内廷,不给我们丝毫安排时间啊。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何况是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