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将无奈地耸了耸肩:&ldo;大人,我们数路探马都探到了,京军追着两红旗打,在那儿转了好多圈呢,打得可欢了。&rdo;
&ldo;这?????干他娘的,这京军难道还出能人了?不带这么回事儿的啊!&rdo;满桂不停地摇着头,嘴里不停嘟囔着不信。
&ldo;快,将这消息快马传给督师!速度快!&rdo;满桂一拍桌子,吼道。虽然满桂心里不大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可是他有种预感,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没有顾忌与袁督师的死人恩怨,还是急忙将自己的情报送与袁崇焕。
当鞑子的兵马真正的来到京城外后,京城内的锦衣卫除了要维稳的力量还保留着,其余力量都出城了,涌向了京畿,在鞑虏铁蹄下探听消息。
一直以来,锦衣卫都被冠以朝廷鹰犬的形象,他们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残害忠良,构陷忠臣,以及残酷的刑罚和深深的大狱。历史是被文人写的,文人最恨的就是锦衣卫这种皇权的触手,外加大部分文人都很自私,因为自己的喜恶,往往将一件事物写的非常片面。就如现在锦衣卫的各种探哨都被散出去,为朝廷侦探消息,这件事史书上很难见到,也没有文人会喜欢到将这个记录下来,与其赞美这些鹰犬,还不如赞美莲花池里的荷花来得高雅。
京城外差不多快成了无人区了,这对锦衣卫刺探情报来说更加困难,现在冯管你化妆成哪一类人只要是能直立行走的,都会被满洲军队关注,只要不会说满语或者蒙古语的,都会遭遇剿杀,没有例外。
可是大明锦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一直以来,锦衣卫在边塞也有户所,也会向塞外渗透,所以也有着一批擅长蒙古语的探子,甚至这些探子由于长期经受着三外苦寒,在气质上已经和那些个塞外之民差不多了。他们还能在鞑子活动区行动稍微方便点,也有点能力探听点消息出来。
可惜大明朝已经今不如昔,自成祖三扫漠北之后,对外间谍力量时逐年减弱,因为国势衰颓,国家机器也就开始萎缩滞缓,对外侦缉力量也是逐年下滑,不过朱由检接过他的天启阿哥皇位后,决心彻底解决辽东问题,强力支持袁崇焕是其一,对外发展间谍力量是其二。前年土伦汗与大明联盟,向后金施压,也是锦衣卫在蒙古的眼线从中拉线的。所以此时的崇祯不需要依靠京师将门或者城外勤王军,更不需要依靠辽东军的情报系统,他也能得到最新最快的战报。这些情报,都是浸染着锦衣卫鲜血的战报,每时每刻都有锦衣卫探哨被发现,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谱写着一首鲜为人知的悲情赞歌。此时的他们,无愧于大明好男儿的身份,与十余年后,打开城门迎李自成逆贼进城的文官们相比,他们显得更加崇高。
满桂在德胜门外,京军与岳托导演的戏台也是离德胜门边的满桂驻军最近,所以当别的探马还没将这次遭遇战的情报回馈给主家时,满桂已经收到了第一手消息。可是锦衣卫竟然也能在同一时刻,将他们对此次遭遇战探查的情报,传递给了大明皇帝朱由检。面对国难,锦衣卫们都牟足了劲,他们本身就是好汉子,只是看当权者将他们往哪里用罢了!
城墙上最是风大,坚硬枯燥的石头,更给了这冬天增添了些许凉意。
赵公公所说是新官上任,可却找不到一把火,有着只是寒冬带来的寒气以及鞑虏兵锋上夹杂的寒气。
&ldo;奶奶的,死人的天气,奶奶的,死人的鞑子。&rdo;赵公公忍不住地抱怨着,要不是这天杀的鞑子打来了,他赵公公现在还在宫里等着机会服侍着万岁爷呢,可以在暖宫里舒舒服服地过日子,哪需要跑到这里来吃冰渣。
&ldo;是啊,公公身子娇贵,您看,咱这城墙垛子也巡视完了,咱还是赶紧下了城头,找间有火炉的屋子,喝点小红烧,暖暖身子吧。&rdo;吴定诚在一旁劝说着,没法子,这皇帝派了监军太监来,你吴家作为京师将门领头羊,自然得派人伺候着,这不,吴家中生代领军人物吴定诚就跑来陪着赵公公巡视城垛子。还好,这赵公公也不通军事,外加京师将门已经对这里进行过处理,赵公公呢,是肯定看不出什么虚实的。
&ldo;这怎么行!万岁爷派杂家来这里监军,杂家怎么能懈怠,吴都尉,陪我再去那边看看吧。不都转一圈,看一遍,杂家不放心啊。&rdo;赵公公吸了吸鼻涕,却仍摆手反对。朱由检准备重新配置内廷宦官势力,而宦官们也准备好好变现,为自己的未来尽力。
&ldo;呵呵,公公说得对,圣命不可违,咱就听公公的,将这城楼都巡视一遍。&rdo;吴定诚嘴上这么说,心里可是早就骂开了:你这没卵子的货,在这鬼天气还这么带劲,连同你吴爷爷都得陪着你遭罪!
正当吴定诚准备着陪这工作热情高涨的赵公公再遛遛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有数骑来到城楼下,都举着自己的兵刃,发疯似得吼道:
&ldo;大捷!大捷!京军大捷!&rdo;
城上众人都将头探出了城垛子,好奇地看着下面的那数骑。
&ldo;二毛,我没听错吧,大捷?&rdo;
&ldo;你傻啊,下面都喊了,咱们京军大捷了,打胜仗了。&rdo;
&ldo;对啊,你还别说,这两天咱京军有点身手的都被选了出去了,别提,可能还真是他们打了胜仗。&rdo;
&ldo;哈哈,咱京军也不是软柿子,也是能打的嘛。&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