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安全,已经失尽了皇帝的威仪,他的华盖已不知去向,他胯下的战马也已伤痕累累,他身上的黄金盔甲污秽不堪,胡子上沾满了草屑和尘土。他勒住马头,站在高坡上,疲惫地眺望狼山以南肥沃的河套平原。
&ldo;不能再退了!&rdo;他在心里对自己说。
他没有想到仗会打成现在这个样子。他有些后悔。后悔当初没有早早采纳德仁的建议,在敌人未来及喘息的时候就消灭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疑心太重,愚蠢地等待了十几天,贻误了战机。更让他懊恼和沮丧的是,国相遵顼的左路军直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几个月的厮杀更让他看清了自己军队的松散和无力,除了铁鹞军和他从甘州带来的骑兵,所有的军队都是一盘散沙,根本不是蒙古骑兵的对手。他们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一是靠兵马的数量,二是靠地形熟悉,三是靠粮草充足。如果两军势均力敌,他们早就被蒙古人打败了。党项骑兵已经不会打仗了。现在他才明白,德仁为什么三番五次奏请要进行点集演练。
德仁的确是一个难得的良将,一个真正的党项骑手。许多次危急关头,德仁都能转危为安。为了保护他,德仁肋下中了一箭,肩膀上挨了一刀。他从心里感激德仁。两次共同征战的经历,让他看出了德仁的耿直与忠厚。但他又不能不防,因为他是国相遵顼的儿子。遵顼深藏不露,
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隐忧。
山脚下是紫红色的荞麦,再往前是黄澄澄的粟米和玉米,远处黄河岸边是白花花的大麦和金灿灿的水稻。庄稼熟了,农人们正在收割。他看不见贺兰山下的情景,但他能想象到,那里一定秋草茂盛,牛羊成群,鹿兽在那里奔跑,鸟雀在天空中飞翔。去年这个时候,他正带着大臣们在那里狩猎、捕鸟。可是现在,他却像可怜的猎物一样被人追逐。一种悲凉袭上心头,他不由叹了口气。
&ldo;不能再退了!不能让蒙古人踏进我们的河套!&rdo;
这一次,他说出了声。
站在身后的德仁说:&ldo;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陛下!请允许我带领铁鹞军返回山谷,在那条唯一的山道上挡住敌人;陛下您留在这里,用剩下的三万兵马组成第二道防线。如果我战死了,请将我埋在这里,我无脸再回都城……&rdo;
安全眼里滚出一颗泪水,在他杂乱的胡须上迟疑了一下,最后坠落在他的战袍上。他没有回头,不想让人看见他的泪。他对身后的德仁说:&ldo;你不能死,我要你活着回来!&rdo;
德仁领兵返回山谷,在那里设下埋伏,等待敌人。可是直到天黑,也没有听到蒙古人的马蹄声。夜里他们不敢睡觉,手握弓箭和刀剑,在黑暗中等待。可是天亮了,蒙古人没有来。又等了一个上午,还是没有动静。蒙古人像是被幽深的山谷突然吞没了。
德仁派出三批探子,分三个方向摸出山谷,打探消息。黄昏,探子回来禀报说,方圆十里不见蒙古人的踪迹。第二天,又让探子去探。探子回来说,蒙古人已离开狼山,正在向北撤退。这是怎么回事呢?德仁想追击,又怕中了埋伏。他把这个消息禀报给皇上,皇上也很纳闷。
正商议进退去留,一只信鸽从北方飞来。这只灰色的鸽子径直朝德仁飞来,轻轻地落在他的手上,再也不动了。鸽子一定是飞了很远很远,太累了。德仁解下鸽子腿上的一小卷羊皮纸,展开一看,是一行熟悉的隶书。
他惊喜地对皇上说:&ldo;是我阿爸的信!左路军有消息了!&rdo;
羊皮纸上说,左路军已经从东西两翼对敌人形成了包围,要他们从北面进攻,形成三面夹击之势。德仁这才醒悟为什么敌人突然撤退,原来他们发现了左路军,担心被包围,所以才撤退了。
安全凝视着远方,半天没有说话。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他还没有转过神来。
德仁说:&ldo;陛下,不能让蒙古人溜走!&rdo;
安全这才发出追击命令。在惊慌与疲惫中度过了多日的党项骑兵们,一时间士气大振,他们冲出山谷,向蒙古人逃跑的方向追去。途中,原来派出去的&ldo;急脚子&rdo;一个接一个地都回来了,他们带回来的都是让人振奋的好消息,这样一来士气更足,追击的速度也更快了。
可是马背上的安全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国相的左路军为什么现在才出现?这些天他们上哪儿去了?
第三部分第44节:18、飞来飞去的鸽子(2)
安全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这里面确实隐藏着一个阴谋。
是的,遵顼是在有意拖延时间,想让蒙古人杀杀皇上的威风,在皇上和蒙古人两败俱伤的时候,他再从两翼杀出来,夹击蒙古军,得手后再伺机干掉皇上。如果事情顺利的话,他就放出信鸽,告诉儿子德旺可以在都城对太子下手了。
一路上,他走走歇歇,跟出城围猎一样。这么磨蹭了一个月,估计皇上的右路军跟蒙古人厮杀得差不多了,这才准备穿插过去,截断敌人的后路,然后成两翼向南包抄。可是他没有想到,他们会在沙漠里迷失方向,队伍相互失去了联系。他们在沙漠里转来转去结果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粮食和兵马一天天在减少,有的士兵迷路走失了,有的士兵逃走了。还没见到一个敌人,兵马就损失了三分之一。他没想到自己的军队已经松散到了这种地步,第一次相信了儿子德仁说过的话。这种局面,军师麻骨茂德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