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要分三个阶段。”梅伯坐在藤椅上,一边沏茶一边说道,“基础训练、表演技巧、实践演出,缺一不可。”
陈映认真记录着。梅伯的这套培训体系,显然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和总结才得出的宝贵经验。
“第一阶段最重要。”梅伯继续道,“发声、台词、形体,这些都是演员的基本功。现在的年轻人总想着一步登天,却不知道这些基本功有多重要。”
陈映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她想起之前和老周的谈话,不由得问道:“说到这个,我听老周说,当年在新加坡的演员培训是非常严格的,是真的吗?”
梅伯的手顿了顿:“老周跟你说这个了?”她意味深长地看了陈映一眼,“那时候的训练确实很严格,李秋芸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
正说着,林双双带着一沓文件走了进来:“梅伯,我整理了一下课程安排。您看,每周六天,上午基础训练,下午专项课程,晚上复习和讨论。”
梅伯接过文件,仔细地看了看,然后摇了摇头:“太密集了。年轻人需要有消化的时间。改成五天吧,给他们留出一些自己练习和思考的空间。”
林双双赶紧修改计划表。陈映则趁机问道:“梅伯,那师资力量这块呢?除了您之外,我们还需要配备些什么老师?”
“声乐老师必不可少,形体老师也要请个专业的。”梅伯掰着指头数,“最重要的是,要有个经验丰富的剧本老师。”
“剧本老师……”陈映思索着,“徐怀民导演在这方面很有见解,不知他是否愿意来上几节课。”
“好主意。”梅伯赞同道,“老徐对剧本结构和人物刻画很有研究。对了,形体课可以请京剧团的老李来教,他的身段功底一流。”
林双双快速记录着,又提出建议:“我们是不是该设计一个考核标准?这样能更好地评估学员的进步。”
“可以分三个等级。”梅伯沉吟道,“每个阶段结束都要考核,不及格的要补训。尤其是基础课程,必须严格把关。”
陈映注意到梅伯说这话时,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我记得李秋芸当年……”
“是啊。”梅伯接过话头,“她刚开始学表演时,发音不准,连最基本的台词都说不好。但她肯下功夫,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声。后来在南洋进修,更是把基本功练得炉火纯青。”
南洋又一次被提起,陈映心中一动:“听说那边的培训体系很完善?”
“确实。”梅伯点点头,“不过那都是往事了。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咱们的培训班办起来。”她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一本发黄的笔记本,“这是我这些年教学生的心得,你们可以参考。”
林双双接过笔记本,惊喜地说:“这真是太宝贵了!梅伯,您看我们要不要把这些经验整理成教材?”
“好啊。”梅伯欣然同意,“我还有些珍贵的老照片和教学笔记,都可以作为资料。”
就在这时,林伯在门口轻咳一声:“夫人,江维德派人来打探消息了。”
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这个培训班的事怕是已经传出去了。
“不必理会。”陈映胸有成竹,“我们按自己的计划来。先把大纲定下来,然后……“她看向梅伯,“请梅伯帮忙选拔第一批学员。”
“一开始不要招太多人。”梅伯一边审阅报名表,一边说道,“第一批就选十个,重在质量。”
陈映和林双双正在整理报名资料。自从培训班的消息传出去,短短三天就收到了近百份申请。有刚入行的新人,也有一些小有名气的演员。
“这个有意思。”梅伯指着其中一份资料,“李蓉,京剧世家出身,基本功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