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接下王厚的命令后,点齐三万精兵,浩浩荡荡地向荆南四郡进发。大军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一路之上,百姓夹道围观,无不感叹王厚军队的威武雄壮。
荆南四郡,分别是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太守早已被王厚暗中策反,表面臣服刘备,实则等待时机回归王厚麾下。因此,黄忠此行并非真正的征战,而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接收仪式”,目的在于迷惑刘备,让他误以为荆南四郡是凭借武力夺取,而非刘备的“恩赐”。
大军首先抵达武陵郡。太守金旋早已接到王厚的密信,率领城中官员和百姓出城迎接。黄忠在城外扎下营寨,并未立即进城。他按照王厚的吩咐,先派人将象征王厚权威的旗帜送入城中,并由金旋亲自悬挂于城楼之上,以宣示王厚的统治。
城楼上,金旋亲手将王厚的旗帜升起,迎风飘扬,取代了原本刘备的旗号。百姓们不明真相,议论纷纷,却不敢公开质疑。
旗帜升起后,黄忠这才率军进城。金旋设宴款待黄忠及其部下,席间觥筹交错,气氛表面融洽,实则暗流涌动。黄忠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金旋,确认他并无异心。
在武陵郡休整一日后,黄忠率军前往长沙郡。长沙太守韩玄也早已准备妥当,迎接仪式与武陵郡大同小异,王厚的旗帜在长沙城楼上高高飘扬。
接下来,黄忠又以同样的方式接收了桂阳郡和零陵郡。四郡太守皆表现得恭顺无比,对黄忠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仿佛他们一直都是王厚的忠实部下。
在接收四郡的过程中,黄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密切关注着周围的动静。他深知,尽管四郡太守已经归顺,但其中难免会有一些刘备的死忠,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骚乱。
然而,一切进行得异常顺利。四郡太守似乎真的对王厚心悦诚服,没有任何反抗的迹象。黄忠暗中派人调查,也未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完成任务后,黄忠并未在荆南四郡过多停留,而是率军返回襄阳。他知道,这场戏演得越逼真,刘备就越容易上当。
……
数日之后,黄忠率领大军凯旋而归。荆南四郡顺利到手,王厚的实力进一步壮大。
王厚设宴款待黄忠,席间,黄忠说道:“主公,末将此次前往荆南,发现当地百姓生活困苦,民怨沸腾。若想长治久安,还需尽快采取措施,安抚民心。”
王厚点头道:“汉升所言极是。荆南四郡初定,百废待兴,我已命人制定相关政策,尽快实施,以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
黄忠又道:“此外,末将还发现,荆南四郡的兵力不足,难以抵御外敌入侵。主公需尽快招兵买马,加强防务。”
王厚说道:“此事我已有安排,不日便会从荆州其他郡县调拨兵力前往荆南,加强防御。”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军政要务,直至深夜才散席。
王厚回到书房,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荆州虽然到手,但周围强敌环伺,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最终实现自己的宏图霸业。
……
江夏城中,刘备听闻荆南四郡陷落的消息,如遭雷击,手中茶盏落地,摔得粉碎。茶水四溅,浸湿了他的衣袍,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呆呆地望着前方,口中喃喃自语:“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诸葛亮摇着羽扇,眉头紧锁,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他苦心经营的荆州基业,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王厚夺走,这让他感到深深的挫败。他原本以为,凭借黄忠之勇,足以震慑荆南,却没想到,这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简雍和孙乾二人面面相觑,皆是惊愕不已。他们从未想过,王厚竟然有如此手段,能够不动声色地将荆南四郡收入囊中。
关羽听闻此讯,怒不可遏,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酒菜一阵乱颤。“可恶!这王厚竟敢如此欺我!待我率军杀回荆南,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张飞也是暴跳如雷,扯着嗓子吼道:“大哥!二哥!俺这就点齐兵马,杀奔荆南,夺回失地!”
赵云则显得较为冷静,他沉声道:“主公,此事蹊跷,我等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出兵。”
刘备这才回过神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对众人说道:“诸位,如今荆南已失,我等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沉吟片刻,说道:“主公,王厚此举,分明是早有预谋。我等如今实力不足,不宜与之正面交锋。当务之急,是稳住江夏,以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