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怒?你让我如何息怒?”曹操指着钟繇,怒道,“刘协越来越嚣张了,他这是要把我架空!”
“难道他不知道,是谁在养他吗?”
钟繇沉默片刻,说道:“丞相,如今王厚势大,陛下倚重他也是情理之中。我们现在不宜与陛下发生冲突,以免落人口实。”
曹操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钟繇说的没错。他需要忍耐,需要等待时机。
“传令下去,密切监视陛下的一举一动。”曹操沉声道,“我要知道他每天都在做什么,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诺!”钟繇领命而去。
曹操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眼神中充满了阴霾。他知道,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到来。而他,必须做好准备,迎接这场风暴的洗礼。
夜已深,铜雀台上的灯火依旧通明。曹操伏在书案上,手中握着一封书信,眉头紧锁。这封信是王厚从荆州送来的,信中建议曹操封周瑜为江夏太守,以离间江东孙权和江夏关系。
曹操反复思量着王厚的计策。
孙权则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如果能利用周瑜挑起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互相争斗,自己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妙计,妙计啊!”曹操不禁赞叹道。王厚果然是智谋无双,总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计策。他决定采纳王厚的建议,明日上朝便向刘协提议封周瑜为江夏太守。
第二天清晨,金銮殿上,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曹操向刘协禀报了荆州的战况,并提议封周瑜为江夏太守,以安抚江东民心。
刘协对曹操的提议感到有些意外。周瑜是孙权的得力干将,封他为江夏太守,岂不是等于把江夏拱手让给孙权?
“丞相,周瑜乃江东之人,封他为江夏太守,恐有不妥吧?”刘协问道。
曹操不慌不忙地答道:“陛下,周瑜虽然是江东之人,但他为人正直,忠义无双,深受江东百姓爱戴。如今江夏在逆贼手中,民心不稳,如果能由周瑜担任太守,定能安抚民心,稳定局势。”
刘协无奈,只能下旨,并制作了印绶与圣旨。
宣布,废除之前江夏印绶与文牒。
柴桑城中,孙权紧锁眉头,在大殿中来回踱步。手中的信笺已经被汗水浸湿,纸上“周瑜,江夏太守”几个字更是显得格外刺眼。
“公瑾领了江夏太守?曹操此举,究竟是何用意?”孙权喃喃自语,心中疑虑重重。曹操一向视江东为眼中钉,如今却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拱手相让,这其中定有蹊跷。
鲁肃神色匆匆地走进府邸,正看到孙权独自一人在厅中踱步,眉头紧锁,面带愠色。
“主公,可是为了周瑜领江夏太守一事烦忧?”鲁肃躬身施礼,轻声问道。
孙权停下脚步,叹了口气:“子敬所言正是。曹操此举,分明是离间我与周瑜,意图破坏孙刘联盟,其心可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