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推广完稻、黍、稷,后感觉还不能让人族肚子能饱腹,又培育出了另一种谷物-麦。
麦是一种一年生或越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秆笔直挺立,成簇生长,有
6-7
个节,高度一般在
60-100
厘米之间,直径大约
5-7
毫米。叶鞘宽松地包裹着茎杆,下部的叶鞘比上部的长,但都短于节间。叶舌呈膜质,长度约
1
毫米。叶片形状为长披针形。
麦穗状的花序直立生长,长度在
5-10
厘米左右(不包括芒),宽度为
1-1。5
厘米。小穗包含了3-9朵小花,其中上部的小花通常不发育。颖片呈卵圆形,长6-8毫米,主脉在背面的上部具有脊,在顶端延伸出一条长约1毫米的齿,侧脉的背脊和顶齿都不太明显。外稃呈长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顶端可能有芒也可能没有芒。内稃与外稃几乎等长。
土层深厚且结构良好的土地具有较深的耕层,这有助于蓄水保肥,并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土壤结构由固体部分(包括有机和无机物质)以及液体和气体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对土壤中的水分、空气、温度和养分状况有着紧密的关联。如,沙质土和重黏土由于其结构不佳,往往难以实现高产。
冬季种植适宜的日平均温度范围如下:冬性品种为
16-18c,半冬性品种为
14-16c,春性品种为
12-14c。然而,温度的高低会受到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可以提前进行播种。此外,小麦属于长日照作物,需要每天接受
8
至
12
小时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如果日照时间不足,则无法顺利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无法抽穗结实。值得注意的是,小麦的光照阶段在春化阶段之后。
在冬麦区,常见的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而春小麦的生长期相对较短,通常只有
80-120
天左右,所以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熟。这些因素对于农民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小麦品种以及合理安排种植时间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麦的根系非常复杂且重要,它主要由两种不同类型的根构成:种子根(也称为胚根或初生根)以及节根(包括次生根和不定根)。这种根系结构使得小麦具有强大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从而适应各种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