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跟随孙坚的大军行军后,陈星宇是大开眼界。竟然发现军队十分非常注重队伍的队列和纪律。行军时,队伍要保持队列,每行五至十里就要停下来整顿队列,防止队列混乱,如果遭遇袭击时会崩溃。?
此外,士兵在行军过程中也不能随便离开队列,就算是要上厕所,必须报告并由队长陪同,以防止逃兵和意外发生?。
就连在行军速度上也有一定的规定。由于孙坚部是步骑车混编,定下以三十里为一舍,即一天行军的速度。
傍晚扎营就更加注意讲究了,选址异常挑剔,不但要考虑防止自然灾害、还要考虑敌人偷袭和士兵逃跑等问题?。
反正这一路行军下来,陈星宇是大开眼界,学习到了更多。越发觉的,自己除了建立在两千年知识的优势外,其他相比这个时代的人并无任何优势。
陈留到酸枣直线距离才一百多公里,可是真正到了行军上,直到第六天下午,陈星宇才听到探哨骑兵高呼酸枣到了。
说实话,这古代行军真是个苦差事,好在那30个辅兵是牛蛋在操心,陈星宇这才有闲情去观察学习,要么估计不但累,连处理那30个辅兵都搞不定!
酸枣只是陈留郡下辖的一个县,不大的县城,不高的城墙显然是无法容纳十八路的兵马。所以孙坚部的这三万江东兵被指定到了酸枣西南方向的一块相对平坦的区域扎营。
而这次扎营可不是行军路上的临时性扎营,所以不但会把军帐全部搭建,还需要围绕军营设立寨墙,壕沟,拒马等等设施。就算后面孙坚部前出接战董卓军,这个营寨依然会保留,且会留下小部分兵马当做后营使用。
陈星宇需要忙的倒是不多,总共需要负责的加上自己才33人,搭上三顶军帐,加上个工作军帐足矣。受陈星宇指挥的那些辅兵战斗不行,搭军帐那是极为娴熟,他们在军内就是干这些活的。
陈星宇也插不上手,于是找了个相对高的地方遥望酸枣,此刻酸枣不高的夯土城墙上巨大的旗帜飘扬。
最大的大纛下袁字苍劲有力,稍小的就是其余诸侯的旗帜了。
第一镇,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字文节。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字公绪。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字公节。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字元伟。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字文举。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字孟高。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字恭祖。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字寿成。
第十四镇,幽州刺史公孙瓒,字伯珪。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字稚生。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
第十七镇,自然就是典军校尉,或许此时被袁绍封了临时将军的曹操,字孟德。
而第十八镇自然就是此次会盟的盟主,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字本初。
这代表这个时候汉末的一小半势力汇聚一堂,如果陈星宇没记错的话,此刻在酸枣附近就有三十多万兵马,当然也包括辅兵在内。
一万人在一起就黑压压一片了,陈星宇穿越前后穿越后都没见过三十多万人站一起是什么样。场面是何等宏大壮观!
当然,虽然号称是十八镇兵马,孔融、陶谦、马腾和张扬压根就没来,要不然这小小酸枣估计会聚集超过四十万的兵马,真可以算的上是这个时候地球聚集的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了。
“念中兄,站在这看什么呢?这么出神?”孙策这小子不声不响的出现在了陈星宇身后:“念中兄得抓紧了,晚上的餐食就看念中兄了,这几日行军我都没好好吃一顿,那些面饼在吃过念中兄的珍羞后实难下咽!”
“安置妥当后自然会开始。”陈星宇被孙策这么一打扰也没了心情感慨:“公子就这么闲?不用帮太守处理事务?”
“嘿嘿,扎营有程校尉和黄将军负责,我阿翁此刻已前去酸枣城见袁太守去了,我无事一身轻。”孙策贱贱的笑着。
陈星宇轻叹一声,还能说啥呢:“好吧,欠你们的!我这就去准备晚上餐食,记得给我送食材过来!”
“哈哈哈,好,我这就去准备!”孙策转头就准备走,临了又转头对着陈星宇说:“对了,我阿翁交代晚上餐食念中一定要去,我阿翁有事与念中说。”
陈星宇摆摆手:“公子快去准备吧,我知道了,再晚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