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夷洲,凉风渐起,丰收的喜悦还未散去,淡水城的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赵云、太史慈和于禁三人率领的白虎野战军,凯旋归来,因为不久前对淡水城周边一百里的山夷进行扫荡。
山夷人虽然勇猛善战,但面对全身披甲、训练有素的白虎野战军,他们的吹筒、骨质箭矢和标枪显得毫无用处。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赵云一马当先,银枪如龙,直插山夷人的防线。他的枪法凌厉,在战气的加成下,每一击都精准无比威力巨大,山夷人的阵型瞬间被撕裂。
太史慈则率领弓箭手在后方支援,箭雨如蝗,压制了山夷人的反击。于禁则指挥步兵稳步推进,盾牌如墙,长矛如林,将山夷人逼入绝境。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白虎野战军以极少的伤亡,击杀了近两千山夷人,俘获了四千多人。山夷人的抵抗在白虎野战军的铁蹄下彻底崩溃,淡水城周边的隐患被一战肃清。
战后,陈星宇召集了赵云、太史慈和于禁,商讨俘虏的处置问题。
俘虏的山夷族,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性被安排去强制劳动改造,一边用劳动锻炼服从性,一边教授汉语,陈星宇准备把这些女性许配给淡水城没婆姨的那些光棍汉。
此消息一出,淡水城的士气蹭蹭往上涨,继续打山夷的呼声就没断过。
至于那些山夷壮年,他们就没女性那么好命了,全部被陈星宇安排去做苦力去了。不是挖船坞就是挖矿山,反正各种苦活,累活都是他们的事。陈星宇还琢磨着弄一批净身高手来,不但可以阉割这些好斗的山夷,还有大用。
赵云首先提出了疑虑:“兄长,这些山夷人虽然被俘,但他们毕竟是夷洲的原住民,我们如此处置,是否有些不妥?”
陈星宇微微一笑,说道:“子龙,你的顾虑我明白。但夷洲的安定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些山夷人若不加以改造,日后必成隐患。我们必须用强硬手段,确保他们不再威胁淡水城。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希望子龙明白。”
于禁这位心怀正直的人接受了对男战俘的安排,还是皱眉道:“司马,那些女性俘虏被强制劳动改造,还要许配给城中的光棍汉,这是否有些不近人情?”
陈星宇叹了口气,解释道:“文则,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残酷,但这是为了长治久安。通过劳动改造,我们可以让她们逐渐融入我们的社会,学习汉语,接受我们的文化。至于许配给光棍汉,也是为了稳定军心,提升士气。你们要知道,战争不仅仅是刀光剑影,更是人心的较量。”
反倒是郭嘉觉的没什么,立刻附和点头道:“念中所言极是。那些壮年男性俘虏,安排他们去做苦力,也是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加快淡水城的建设。你们是不知道,如今淡水城不缺粮食,不缺武器,缺的就是人啊!”
陈星宇满意地点了点头:“正是如此。我们要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这些俘虏的安排,虽然看似残酷,但都是为了夷洲的长远发展。”
由于陈星宇打山夷那惊人的战斗力,淡水城附近的另外两个遗民聚集区的人也慌了,主动跟陈星宇这边接触想要归附。不过这种事,陈星宇并不擅长,所以就交给了郭嘉,宗旨就是人必须要,隐患不能留,相信郭嘉能懂的。
在战争的硝烟还没散去,陈星宇就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项重要任务——打造三桅横帆远洋帆船。这艘被命名为“海豚级”的帆船,长度超过六十米,接近七十米,拥有三根桅杆,船首帆和船尾帆的设计使其在逆风条件下也能保持较高的速度。
海豚级帆船的排水量估计超过四百吨,船体宽大,显得肥肥胖胖,与盖伦船有几分相似。陈星宇在设计时特别注意了船体的重心,将艏艉楼的高度压缩到极致,以确保船只在风浪中的稳定性。
从性能上来说,海豚级帆船已经接近伊丽莎白时代的小盖伦船,具备了远洋航行的能力。
陈星宇也清楚,海豚级帆船的船体拉长后,强度并不能完全支撑作为战舰的要求。因此,他计划在淡水城造船厂技术成熟后,再专门设计军用型的帆船。
与此同时,陈星宇还在鼓捣着利用淡水河的水力,通过齿轮转化为各种驱动力。他惊讶地发现,汉代已经有了齿轮的雏形——棘轮。
这一发现让水力驱动的进展迅速推进。陈星宇向工匠们介绍了正齿轮、斜齿轮、锥齿轮等不同的齿轮式样和传动方式,工匠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水力驱动的锻压锤、磨面机、冲压机等设备相继投入使用,为建造海豚级帆船所需的铜制零件和钢制零件提供了极大的助力。这些设备不仅节约了人力,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淡水城的粮食加工也因此变得更加高效,红薯粉、玉米面、土豆粉等产品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随着生存力的提升,自然而然的就资源过剩了,陈星宇不得不决定亲自率领三艘海豚级帆船组成的商队,沿长江进入大陆腹地,一边售卖货品,一边招募人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淡水城内的气氛却异常热烈。得知对山夷俘虏的处理方案后,淡水城内那些即将获得“婆姨”的光棍汉们兴奋不已,纷纷议论着未来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对这种安排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