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考乃姬昌之子,因父被困朝歌,欲行孝道,顾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赶到朝歌,往朝歌进贡,代赎父罪,指望父子同还故都,哪有此意?虽是传琴,心如铁石,意若坚钢,眼不旁观,一心只顾传琴。
妲己三番两次勾引伯邑考,伯邑考却压根没有看到,妲己便道,“此琴一时难明,左右且
排上宴来”,当即两边立马准备宴席,妲己下令在席旁设坐,令邑考侍宴,邑考吓得魂不附体,跪着启奏道,“邑考乃犯臣之子,承蒙娘娘不杀之恩,赐以再生之路,感圣德真如山海,娘娘乃万乘之尊,人间国母,邑考怎敢侧坐?臣当万死!”。
当即,邑考俯伏,不敢抬头,妲己便道,“邑考之言差矣!若论臣子,果然坐不得,但若论传琴,乃是师徒之道,坐又何妨”,伯邑考闻妲己之言,暗暗切齿,“这贱人把吾当作不忠、不德、不孝、不仁、非礼、非义、不智、不良之人。
想吾始祖在帝尧手下为臣,官居司农之职,相传数十世,累代忠良,今日邑考为父朝商,误入陷阱,岂知妲己以邪淫坏主上之纲常,有伤于风化,深辱天子,其恶不小,吾邑考宁受万刃之诛,岂可坏姬门之节?九泉之下,何颜相见始祖?”
且说妲己见伯邑考俯伏不言,又见邑考压根不动心,并无一计可施,不过,妲己邪念不绝,暗中想到。“吾到有爱恋之心,他全无顾盼之意。也罢,吾再用一法引逗他,不怕此人不动心”。
当即,妲己只得命宫人将酒收了,令邑考平身,道,“爱卿既坚执不饮,可还依旧用心传琴”。邑考领旨,依旧抚琴。
然而就在这时,妲己突然开口说道,“吾居于上,你居于下,所隔疏远,按弦多有错乱。甚是不便,焉能一时熟悉?吾有一法,可以两全,吾等相近,你可亲自为吾按琴”。
伯邑考赶紧说道,“久抚自精。娘娘不必性急”,妲己却说道,“不是这等说法,今夜不熟,明日陛下问吾。吾将何言以对?却是不便,你可移于上坐。吾坐你怀内,你拿着吾双手拨此弦,不用一刻即熟,何必多延岁月?”。
这就把伯邑考吓得魂游万里,魄走三千,邑考思量,“此是大数已定,料难脱此罗网,毕竟做个青白之鬼,不负父亲教子之恩,只得把忠言直谏,死也甘心”。
当即,邑考正色启奏道,“娘娘之言,使臣万载皆为不伦之人!娘娘乃百姓之国母,受天下诸侯之贡贺,享至尊之贵,掌六宫金阙之权,今为传琴一事,深夜唤吾到此,实属儿戏,成何体统!此事一旦传出,娘娘虽是冰清玉洁,然天下万世如何肯信?娘娘莫要性急,让吾慢慢传授”。
伯邑考的这些话,把妲己羞得彻耳通红,无言可对,当即传旨,命伯邑考暂退,随即邑考下楼,返回馆驿。
妲己大恨,心中想道,“这等匹夫,轻人如此!,吾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反被他羞辱一场,吾必教你粉骨碎身,方消吾恨!”,随后,妲己只得陪帝辛安寝。
次日天明,帝辛问妲己道,“昨夜伯邑考传琴,可曾精熟?”,妲己枕边挑剔,乘机诬陷伯邑考,道,“妾身启奏陛下,昨夜伯邑考无心传琴,反起不良之念,用言调戏臣妾,甚无人臣之礼,妾身不得不启奏”。
帝辛闻言大怒,道,“这匹夫焉敢如此?”,随即起来,传旨宣伯邑考进宫,伯邑考此时在馆驿,接旨之后,就到摘星楼下候旨,帝辛下令,“宣上楼来”,当即,伯邑考上楼,叩拜在地。
帝辛道,“昨日传琴,你为何不尽心相传,反迁延时刻,这是何说?”,邑考启奏道,“学琴之事,需要心坚意诚,方能精熟”,妲己在旁说道,“琴中之法无他,若仔细分明,讲的斟酌,岂有不精熟之理?只因你传习不明,讲论糊涂,如何让吾领略音律之妙?”。
帝辛听妲己之言,当即命邑考道,“你再抚一曲与朕亲听,看是如何”,伯邑考受命,膝地而坐,抚弄瑶琴,自思,“不若于琴中寓以讽谏之意”,当即高歌:一点忠心达上苍,祝君寿算永无疆!风和雨顺当今福,一统山河国祚长。
帝辛静听琴内之音,俱是忠心爱国之意,并无半点欺谤之言,不知道要用何罪来拿邑考?妲己见帝辛无有加罪之心,便挑拨道,“伯邑考前进白面猿猴,善能歌唱,陛下可曾听其歌唱否?”。
帝辛道,“邑考既然献能歌舞之猿猴,可让其与邑考共合一曲”,邑考领旨,到馆驿将猿猴进上摘星楼,开了红笼放出猿猴,邑考将檀板递与白猿,白猿轻敲檀板,婉转歌喉,音若笙簧,满楼嘹亮,高一声如凤鸣之音,低一声似鸾啼之美,愁人听而舒眉,欢人听而抚掌,泣人听而止泪,明人听而如痴。
帝辛闻之,颠倒情怀,妲己听之,芳心如醉,宫人听之,陷入痴迷。那猿猴只唱得神仙着意,嫦娥侧耳,就把妲己唱得神荡意迷,情飞心逸,如醉如痴,不能约束自己形体,将原形都现了出来。
这白猴乃百年得道之猿,已经炼化横骨,故此善能歌唱,又修成神眼,善看人间妖魅,妲己原形现出,白猿看见上面有个狐狸,不知狐狸乃妲己本相,白猿虽是得道之物,但终是个畜类,当即将檀板掷于地下,往上一撺,劈面来抓妲己,妲己往后一闪,大怒的帝辛一拳将白猿打到在地,死于地下。
妲己抓住了这个机会,就趁机献谗言,“伯邑考明进猿猴,暗为行刺,若非陛下开恩相救,妾命休矣!”。
帝辛大怒,对左右喝道,“将伯邑考拿下,送入虿盆!”,两边侍御官就将伯邑考拿下,邑考厉声大叫冤枉不绝,帝辛听伯邑考口称冤枉,命且放回,帝辛问道,“你这匹夫!白猿行刺,众目所睹,为何强辩!口称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