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章
燕红祖上战『乱』时从北方迁来黔地燕姓人家分支子弟,当年燕氏祖先支付金银向本地李姓人家买些田地,到燕家老爷子这一辈,分家时分到两亩水田,四亩旱地。
燕老爷子年轻时勤劳肯干,燕老大也十岁就能下地能干人,这些年来又陆陆续续开出不旱地——近山坡地,虽然蓄不水种不稻米,但多种些米、荞麦、红薯、『毛』豆(黄豆)、菜蔬,日子总也能好过不。
黔地八山一水一分田,能种稻水田稀罕物,平头百姓能有那么一亩三分地就算日子过得去,大多数人家其实指着旱地过日子;燕老大想分家,并不介意松口多让出分旱地给兄弟。
但燕老二不干。
燕二郎两口子认定燕老大从顾家管事那里拿过好处,觉得燕老大急着分家不想把好处分润给他,一开始提这事便大吵大闹,骂燕老大无情无。
燕老大没让妻女掺和,只把燕家老两口和燕老二拉到一起关上门说事,连燕红都打发出去做事。
燕红也不担心爹会二叔手上吃亏,拎上背篼便跟着张氏去自家地头挖折耳根。
折耳根多长稻田旁边近水沟渠里,一年到头都能采摘嫩茎叶,到秋冬时别把老根刨尽,来年又能出芽,黔地人餐盘里必不可缺菜品之一。
挖半背篼折耳根,又去自家旱地里扯窝芫荽,拔把『毛』豆,回到家里见正房堂屋大门紧闭着不时传出吵闹声,张氏便吩咐燕红去菜园里挖两根青菜,自厨房忙活起来。
这个没有味精年代,只有富贵人家才追求食物鲜美,一般农家只吃嘴里菜有个味道就行;折耳根、芫荽都味重南方作物,洗干净加点盐和辣椒凉拌起来就菜,放别菜里同炒也能起到增味作用——虽然对于外地人来说不一定能吃得惯这种“重口味”就。
除折耳根和芫荽,黔人用于增味厨房神器有豆豉,剁椒,糍粑辣椒——后两者不提,前者流传到泥盆,就谓纳豆。
张氏标准黔地『妇』人,豆豉、剁椒、糍粑辣椒燕家厨房里都有存货,当然,这个年代这些自制增味神器并不像后那样滋味十足、连外地人都能津津有味地吃下去——原因有二,一这年头没有味精,二这年头盐质量不行,比后工业盐(用来融雪那种玩意儿)粗糙土盐,苦味比盐味更重。
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厨艺上并不比后主『妇』差多张氏再怎么把心思用到烹饪上,端上桌菜吃到燕红嘴里很不得劲儿……也亏得这孩嘴不刁,不挑食。
吃过晌午饭,耽搁一早上农活燕家人暂时“搁置争议”,老老齐上阵、扛着锄头下地,闲下来燕红把家里收拾下,不等燕老找茬骂,便带上麻绳一溜烟跑出去砍柴。
综合体能涨到九点燕红体力已经跟成年男『性』相差仿佛,三两下把家里用柴火备好扛回家,便又一溜烟跑出门,冲着五里屯奔去。
五里屯本地苗民寨子,因离北山镇近,苗民大多会说汉话,并不排外,像燕红大姐燕霞那样嫁苗寨汉女有好个,嫁出来苗女也不算。
见到燕红寨,蹲屯堡门口附近平台上晾晒旱烟叶老苗人就笑着招呼:“红来?找你家大姐呢?”
“诶!”燕红脆生生应一声,快步跑屯堡内。
燕霞大姐嫁苗家汉子,名叫养宝乔——苗人姓名格式与汉人不同,养名字,宝父亲名字,乔他苗姓。
燕红入苗寨,没多会儿就看见大姐燕霞乔家吊脚楼下染缸边洗布,挥手喊道:“大姐!”
“红来?”燕霞甩甩手,笑道,“来得正好,来帮我把这缸布洗。”
“好勒。”燕红一挽袖子便上去帮忙。
乔家人有一手利用板蓝根染布手艺,也技术也传到燕霞这个媳『妇』手里,染出布料远能卖到白云县去,靠着这门家传手艺,乔家日子过得算不错。
燕红帮大姐洗布、晾晒上,到乔家姑子格宝乔从地里回来,看到燕红就笑:“红不如也嫁到我家来算,跟你姐学染布。”
“嫁过来,家里就没安生日子。”燕霞指着妹鼻子嘲笑,“你莫被这勤快样子骗到,谁让不兴,让捡个筷子都费劲。”
笑话归笑话,燕霞倒不会让燕红白忙活,让姑子和燕红玩会儿,擦干净手去给燕红烤糍粑。
乔家糍粑用糯米和荞面打,糯米放得多,吃起来绵软弹牙,燕红和大姐姑子格宝乔各分到两块,美美地坐吊脚楼内地塘边吃。
格宝乔乔家备受宠爱,养成个跳脱『性』格,大嫂一走开去忙事儿,这个苗族丫头便神神秘秘地低声对燕红道:“红你听说没有,马家集那边出事勒,半个月间连续办三场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