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九月初,华夏最劲爆的娱乐新闻,不是来自人口最多的内陆,也不是每天都有绯闻的香江,更不是喜欢关起门来独乐乐的流求。这段时间,让华夏人时刻关注的娱乐新闻,都产自水城威尼斯。
一九三二年诞生的威尼斯电影节,是全世界第一个电影节。它比比戛纳电影节早4年,比柏林电影节早9年。每年的八月底到九月初的两周里,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都将汇聚全世界影人和媒体的目光。
而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的竞赛单元,竟然有三部华语电影入选。这其中,张毅谋的《一个也不能少》和许鞍华的《万语千言》能入围,一直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反而江河的第一部作品《小鞋子》,竟然也能进入竞赛单元,就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
当初传出江河也将自己的作品送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时,所有的媒体都不无嘲讽的认为,江河自视过高,有了一次《海底总动员》的成功,就真以为真人电影也如同动画电影一般,只要有创意,就能有创作出好的电影。
甚至有媒体还呼吁江河,赶快将自己的作品撤回来,不要去威尼斯丢人现眼,拉低整个华夏电影在外国人眼中的水平。而华夏内陆的某知名站记者,还去了广电总局进行采访,询问对于江河把作品送去参加威尼斯电影节的法。
知道江河电影质量的广电总局,自然十分恼火。通过发言人宣称,江河的电影根本连审查都过不了,并警告江河,让其赶快撤销自己作品的参赛,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有了广电总局的言论,内陆某些媒体自然对江河百般嘲讽,认为顺风顺水的江河受不了失败的打击,非要孤注一掷的前往威尼斯,彻底的在全世界面前丢一次脸。
悲剧得让江河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竟然没有脑残粉。在那些媒体嘲讽自己时,有理有据的讽刺几乎压制住了所有声音,除了有人在上发些回帖,以年龄太小不够成熟为名替自己辩护为,就没有一个粉丝,能够不顾一切的相信自己能成为黑马。
幸好在新闻评论发出去的当天晚上,就从威尼斯传来,江河的作品入选竞赛单元的消息。这让白天还嘲弄着江河的媒体,一下子被重重的扇了一耳光,全部鸦雀无声。
反而是江河的粉丝,开始欢呼雀跃,为江河摇旗呐喊,反攻嘲讽过江河的媒体。据说某些媒体的官方站,还因江河的粉丝反击过猛,造成了瘫痪。
嘲讽江河的媒体熄火了,那些曾经观望的媒体又来了。
江河的新作没有通过审查,便送往威尼斯电影节,而且还得以加入竞赛单元。一部制作上乘却不能通过审查电影,就说明其中有违禁要素。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把一部电影拍好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成功。结果江河不仅拍好了电影,还在电影中拍出了违禁要素,使得自己的电影不能通过内陆的审查。于是,许多人都开始好奇,江河究竟是在电影中加入那些禁忌。许多媒体也开始打探江河的电影中,到底有哪些禁忌话题。以便在合适的时候,拿出来烹饪一番,再次吸引八卦的眼球。
另外一个有价值的新闻,是今年与江河同样参与到竞赛单元的张毅谋大导演,在九二年时,也同样凭借一部未通过审查的电影《活着》,获得了第四十五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并使得葛幽成为了第一位华人戛纳影帝。于是许多媒体都纷纷玩笑般的猜测,江河的新作会不会成为另一部《活着》。
乘着威尼斯电影节还没闭幕,华夏的各媒体列出各方面的数据,报道着前方的采访,由资深专家进行着预测,这次入选的三部华语电影,究竟哪一部更有希望获得金狮大奖。
内陆媒体根据传统,更为好成名已久的张毅谋,淡流求的许鞍华,略提一下有那么一点可能性的江河。
香江媒体虽然对江河更为亲近,但却认为许鞍华与张毅谋都极有希望,而江河能进入竞赛单元,就是最大的胜利。
流求媒体则是在李灯灰政府的干涉下,一致好许鞍华,略提张毅谋和江河。
在华夏媒体的日思夜想下,威尼斯电影节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天的闭幕式。在这一天,也将颁发各大奖项。
江河是在闭幕式的前一天,赶到威尼斯与剧组回合的。在此之前,江河一直都在卡梅隆的数字领域公司,一边给卡梅隆当下手,一边学习卡梅隆最烧钱的后期制作。
在获知江河的电影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后,卡梅隆也为江河感到高兴,并认为江河未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因为江河不仅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有钱,可以不用为了电影投资而发愁,随心所欲的拍摄自己想拍的影片。
对于卡梅隆的祝贺和赞扬,江河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表示自己现在仍然是个学习者,还没有攀上巨人的肩膀。
至于威尼斯那边,江河原本是不想去的。《小鞋子》能进入到竞赛单元,就已经圆满达成了江河的预想。毕竟原作除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所以与其去威尼斯走一走红地毯浪费时间,还不如留在卡梅隆身边,学习如何制作好电影的特效。
江河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省下两张机票钱,可惜有人偏偏有人不想让他如愿。
江河的大管家杨咏紧急致电江河,根据近几日的小道消息和评委们透露的口风,《小鞋子》获得金狮大奖的几率很高。杨咏建议江河,最好前来出席闭幕式。
再三确认确实有很高的获奖可能后,江河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告之杨咏,让杨咏做好安排;然后再联络回国内,让国内的工作人员赶快将自己的领奖战袍运往威尼斯;最后,江河才与卡梅隆商量自己不在这些天的工作安排问题。
卡梅隆对于江河提出的想法,在略微思考后就全盘同意了。毕竟像江河这么爽快的投资人,卡梅隆还是打心眼里喜欢的。
在《泰坦尼克号》拍摄期间,江河除了有过一次探班外,其他时候根本就没管过卡梅隆的拍摄情况。而且对于卡梅隆所提的要求,只要是对电影拍摄有利的,江河一概答应,就算超出了预算范围,江河也是马上转来新的资金。反而是占投资额小头的福克斯公司,派了个制作人天天跟在卡梅隆身边,说着这不行那不要。两相比较,江河在卡梅隆心里的地位无限拔高。
所以在后来江河推荐主题曲演唱者时,卡梅隆发觉三人都唱得还不错后,一向精益求精的他也稍微降低了一些要求,同意了可以在三人中,选一个来演唱自己电影的主题曲。
而这次江河因为要参与领奖的原因,提出了关于工作安排方面的建议,卡梅隆在思考了两分钟后,答应了在江河离开的这几天,所有工作都只做江河已经学会了的,而那些江河还不会或是还不太明白的部分,则等到江河回来时,再开工。当然,卡梅隆也借此机会向江河再要了一笔三千多万美元的资金,用以完成自己在后期制作时产生的新灵感。
九月八号,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式这天,江河穿着自己在奥斯卡上穿过的汉服,走在了红地毯上。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江河的左右手分别牵着王星和雷莹。
今天的王星也穿着与江河同样的汉服,有些拘谨的走在江河左边;而畲族的雷莹,则是穿着用青蓝色麻布制作的传统服饰,喜笑颜开的走在江河的右边。这样的安排,可是江河特意给杨咏交代过的。
在确定要来走一趟红地毯后,江河便敏锐的发现,这是一个做文章的大好时机。因为自己肯定是要穿着汉服,那与自己一起走的两个小孩,自然也要和自己统一步调。恰好雷莹是个畲族女孩,让她穿上自己民族的服饰,恰恰是对前阵子,那些污蔑自己破坏民族团结的遗老包衣们的最好反击。
从今天之后,若是有人再拿自己穿汉服领奖说事,那就必然要牵扯到另一个少数民族。在华夏内陆,人数最多的三等屁民汉人确实是最好欺负,但只要有了第二等的少数民族加入,许多事情就不是能随便指手划脚的了。毕竟大帽子谁都能会扣,但却没有几个人敢带。
红地毯上,三人如此特色的着装,自然吸引到了最多的闪光灯。有了经验的江河,也在红地毯上走走停停,领着喜欢热闹的雷莹和有些害羞的王星,大大方方的接受着各国媒体的拍照。
走完红地毯,江河在尽头处遇到了今天的竞争对手,张毅谋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