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来了。可以骂脚上的鞋子是别人给的小鞋,但是骂不了自己选择的路。
那么是忍痛挑破血泡,还是捂着导致了糜烂,其实都是选择。
就像是斐潜也给了吕布一条路,如果吕布能够放下那些背负在他身上的东西,看清楚脚下的路,或许西域也不会出现当下的情况。
斐潜没有对于吕布提出建议,或是警告么?
在吕布出发到西域之前,斐潜一路送吕布,话里话外都说了,甚至还送了吕布赤兔马二号……
赤兔马勇则勇矣,可是终究有年老的那一天。
终究是会被替换的……
即便是原本与其情感多么好,配合多么默契。
吕布或许是听不懂,或许是当做听不懂。
但是没关系,只要按照规则来做,也没有问题。
规则也会保护着吕布。
有功自然当赏。
可惜吕布又觉得在规则下,他没了自由。
后来李儒病重,准备前往斐潜所言的极西之地去看看的时候,斐潜又派直尹监前往西域,作为替代李儒的机构,并且表明了直尹监的作用,让吕布妥善安排。
然后吕布是怎样妥善的呢?吕布觉得李儒走了,便是可以肆意妄为了?这个时候是在装湖涂,还是依旧不懂?
再往后,斐潜让吕布赵云每年都进行军中大比,评选优良军校士官回长安学习,参加讲武堂培训,派遣官吏上计等等,赵云都能按照要求做得到,为什么吕布三番两次表示西域尚未平复,请假的请假,推迟的推迟呢?甚至为了逃避大比的军吏选优,连日常训练都懈怠了?
如今西域事发,然后反过来指责斐潜放任吕布,责任都在斐潜身上?就像是某个人犯错,不审视这个人的具体在什么地方做错了,反倒是痛骂其父母在他年幼的时候太过于溺爱了,才以至于此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旁人的软弱便是自己施暴的理由?
自由显然是要有限度的。
西域如此,江东也是一样。
一开始的时候或许都是小事,可渐渐的就不仅仅是小事了。
斐潜看了看荀攸,又看了看庞统,思索了一会儿,轻轻的敲了敲桌桉,『若以江东当下之局为鉴,不知二位可有何论?』
荀攸低头说道:『江东政令难以达乡野,兵卒仅知其将主,久而久之,便是上下不得相通,文武不可相得,各行其是,各行各法,乱而不可聚也。若有外敌逼迫于墙下,方可暂合力抵御,若是外敌而去,便是兄弟相戮尔。』
庞统则是说道:『周公瑾权柄太重,又无有可替之人。上则孙仲谋难安,下则众将校难定,损一将而败全军,诚不可取。当以兵卒为重,而轻将校,纵有大将折损,亦不为乱军是也。』
斐潜听了,点头认可。
可是再等了片刻,两人都没有谈及江东的一个根本问题,这让斐潜不由得摸了摸胡须,『二位,为何不论江东朋党?』
『朋党?』庞统愣了一下,旋即扬眉道,『主公是觉得……长安有朋党?』
斐潜笑了笑说道:『甄氏女等人,不就是朋党么?』
庞统张了张嘴,然后啧了一声,摇了摇头。
荀攸在一旁也没有说话。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党争其实就是利益,而且越多的利益就代表了越大的党争。江东在这方面就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出现了孙氏自己人搞自己人的情况。
周瑜在的时候,一切都能压制得住,可是周瑜若是没了,谁来平衡江东的党争?
孙权?还是鲁肃?
亦或是其他的谁?
然后引申到长安这里呢?
如今斐潜坐镇,依旧还是有这个那个的问题,如果说一旦斐潜遇到了什么问题,谁能保证其余的人不陷入党争之中?
『朋党古皆有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某与士元交好,由鹿山之始……与公达相知,自中兴剑起……故上下之间,相知相交,朋而友之,其并无不妥……其弊则为党争,党同伐异,多害自误国……以国事而论,当以才能取之,而不应以好恶荐之。』斐潜说道,『如今某迁郭公则,逢元图二人任参律考功,亦意如此。泱泱大汉,当有包容天下之心,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均为一体。才能或有上下,习性或有偏差,皆为大汉之人也。』
荀攸和庞统皆正容,点头应是。
斐潜说这些,多少有些让人觉得空泛,但是又不得不说。因为郭图和逢纪升任重要职位,这确实是代表了山东一带籍贯的人士进入了斐潜的政治圈子,虽然不算是核心,但是也算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