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文风颇盛,金陵更是尤甚,百余万人,三成以上均是富庶之家,多数人均能得悉诗书,但夏朝,每一年的春秋双围大考,选取的士子是何其之少,故而多数人想要通过恩科考试进入仕途,是极为艰难的。
如今的科举,可并非和后世高考那般,此乃真就是从全国上下挑选治国英才,可不是一比一百,亦或是一比一千,这好比是千万人过独木桥,就只取第一名之后的数十人罢了。
夏朝的科举考试,和林阳所在世界时间线同期朝代,略有不同。
他所在的科举考试,乃是兴起于隋朝时期,彻底结束了晋代之后的九品中正制定品选官的制度,这九品官人制,将士族和寒门彻底区分开来,寒门士子数量,往往远甚士族,可却只能屈居于九品官人制度之中的下品,也就是七八九三个品阶,而士族子弟,就算是才学疏漏,远不如寒门士子,却亦是最低能被中正官拔擢为六品以上的品衔。
这意味着,寒门士子,就算是才学再怎么出众,若无强力引导,一生便只能屈居于下品官人品阶,一身抱负却是难得施展,当政之人,永远只会来自于士族之中。
尽管,亦有寒门崛起一说,也有不少例子,从寒门之中涌现,最后官居高位者,可与士族子弟相比,却是难度大了不止多少倍,而且必须有一位强烈的引路人,为其排开一些难以轰破的阻碍,天时地利人和,是缺一不可的。
夏朝所在的这个世界,科举制出现在宋朝,而或许是时间线太过于相似,在宋朝之前,竟也沿用过一段时间的九品官人制,当然,这边的九品官人制,和林阳所在世界的九品官人制有些不同,具体不同之处,林阳来到时间太短,加之又没有多少书籍可供阅览,故而倒也不知这边的选拔制度的差异。
他唯一知道,这边在科举未曾出现之前,这种制度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最后导致许多问题,王朝积重难返,继而崩溃。
宋朝之后,便有名士,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科举取士的想法,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当时皇帝的认可,至此通过考试来选拔良才的制度,便被定了下来,沿用至今。
但尽过林阳和这边的一些寒门士子的打听,林阳大概算是明白了这时候的科举制和他所在世界的不同之处。
这个世界的科举制,要更加复杂一些,不仅仅要进行考试,以考试成绩为取用标准,还维持了九品官人法的一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国家主政之位上的官员,保有德行,那些已然金榜题名的士子,会有专门的一个部门,一个名为“查举司”机构负责去调查这一批上榜士子的德行节操,不孝长辈,不养晚辈,在家乡风评如何等等……。
夏朝太祖皇帝之所以如此制定,揪其故,便是许多官宦,在为官之后,常常出现为了攀附,会逐渐迷失,以至于家中父母无人奉养,孩子妻子无人照料,这类官员一般均会成为荼毒一方的恶吏。
但凡,那些在家乡保有恶名之人,已经查出,便可取消其笔试成绩,若德行节操有损,可作出惩处,终身不得入仕。
有此一条,许多士子,在考取功名之前,轻易是不敢有所逾越的,时刻均需要保持谦谦君子形象。
当然,入仕之路也并非只有这么一条,许多性情高洁,而且极为有才之人,若有朝中高官举荐,皇帝同意,接受审查之后,便可不通过漫长的科举考试,一步步入围,查明德行,便可直接入仕。
这一类人,一般均为有大才之人,而这世间,又有多少如此经世之才呢?
考究德行,这一关,让夏朝老少一辈人,成为历朝历代以来最为安稳的一辈人。
当然,许多人为官之后,还是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也正应了那一句话,在一个人与人的团队之中,总是身不由己的,被腐蚀的人会互相结党营私,官官相护,以至于四海清明成为奢望。
迎娶风尘女子为妻,只会遭人诟病,影响个人乃至于整个家族的声誉,除非是想苏伦这样的好官,娶了顾横波之后,依旧让家门和睦之人,却是被尊为佳话。
这也是许多风尘女子,愿意和许多士子发生一些绯闻的原因,因为只要这些士子对自己许下承诺,若是有朝一日衣锦还乡,那么她们这类苦命人,就算是做妾,也能脱离苦海,因为有着专门的按察使进行巡查,让一些高中士子,就算是想要反悔,已是不可能。
这是风尘女子,而针对于名士大家,则是不然。
夏朝人喜好风雅,习文断字,琴棋书画,若能以一技成名,和名人相交乃是极为助长名声之事,在世人眼中,名士多高傲,若能得其青眼有加,证明这个人绝对有真才实学。
这也是为何,虞妃成名之后,求婚者络绎不绝的原因。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