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没想到樊氏和宋灵儿也会来,她信上并未吩咐。
实际上,就是宋俭,林宁也没打算让他长期在北地,也是想待这边稳定下来,便让他回去夫妻团聚,可这一家子都来了。
林宁不知道,虽然樊氏和宋灵儿的确很想要来,可林宁不发话,给她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自做主张扔下上京的家业跑到这里来的。
这是萧临渊的特别吩咐。
为的就是能有人去看着小包子,免得他一整天都挂他娘身上,看着都烦。
宋俭的确很能办事。
这些人,怎么着也得有三万人,其中有一小半儿老人和孩子。
这些都是过不下去的,但能生活,谁愿意背井离乡,去相信一个未知的命运?
这也不错了,她有三百八十多万亩土地,三万人,均着每人一亩多些,如果算上老人孩子,以户儿论,一户儿平均五至六亩地,也能照应得来。
朱老爷此时才算看明白,这个小娘子,心里主意成着呢!
竟能招几万人到这贫穷的边远之地,这可不是单单有钱便能办到的。
不过这对柳子河镇来说却是有利有弊。
好处是明显的,人口的增多带来的不只是荒地的开垦,还有产出的增多,经济的繁荣,人一多花钱的地方儿就多,花钱的地方儿多赚得就多,没人就什么也没有。
但这三万多人对土生土长的柳子河镇人却是个冲击。
按刚才那姓宋的男人所说,这些人来自大显自地,地域的风土人情与此地截然不同,势必会影响原有的生活习惯。
而原来的柳子河镇只有四、五千人。
一旦发生冲突,柳子河人只怕占不得便宜。
到时候这镇子上的话语权,就会落到这些外来人手里。
朱老爷一时有些纠结,面上也阴晴不定。
林宁的感知极为敏锐,眼神一扫,便知道了朱老爷心里所想。
“镇长不必担心,这些人既是奔我而来,我便会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也会约束好他们,好好在此地生活,不会给您添麻烦。”
林宁的话去了朱老爷心中一块大石。
若是这样,这些人倒不是不可以留下。
“只是这些人要住哪儿啊?”朱老爷也替林宁发愁。
宋俭却是一笑,“劳镇长大人费心,镇子上却是住不下的,我们带了帐篷,现下已经入春,天气也还受得过,便先住在城外娘子的产业上。”
这个是林宁早就打算好的。
人先过来,住帐篷。
这帐篷还是林宁随信带过去的画图,让宋俭找人做了的,遮风挡雨,短时间住着也还凑合。
只是总是不如房子里舒坦。可这些苦是必须要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