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拿着手炉,前后左右看个不停。
“想不到,火炉竟然还有这么多款式,这手炉做得倒是十分精巧!”
他们所说的手炉,只有巴掌大,里面用的同样是炭火,只不过,加上了一些特殊工艺,无论正反,里边的炭火都不会掉下来,而且能保暖两个多时辰。
绝对是冬日出行的必备之物!
“天下间,也只有柳白能别出心裁到如此地步,小小的手炉,也不知要让工匠,花费多少心思!”
要说谁最喜欢手炉,非高士廉莫属。
他一会儿将手炉放进怀里,一会儿又捂捂肩膀,手臂,舒服的直眯眼睛。
而虞世南虽然也很喜欢手炉,但却有些肉疼。
“这一个小小的手炉,竟然比一人高的铜炉,还要贵上十几倍,老夫一个月的俸禄,都搭进去了。”
杜如晦呵呵一笑,道:“世南兄还没看出来吗?柳白做生意,一向喜欢赚咱们这些官员,亦或是富商的银子,就如茶叶,价比黄金!而关乎民生的东西,价格则极为公道,毕竟老百姓需要的,是让家里暖和一些,手炉并不是必需品!”
众人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就连被柳白坑了好几次的戴胄,都不得不承认,杜如晦说的很有道理。
无论怎么看,柳白此举都是极为厚道的,很为老百姓着想。
老百姓想要的是实惠,一个中号火炉足够全家人用的。
而有钱人就不一样了。
就像房玄龄他们这些人,冬天上朝的时候,总要在宫门口等上一段时间。
马车里暖暖和和的,就能少挨会儿冻。
手炉也一样,根本就不是面向老百姓的东西!
几人闲聊的工夫,六架大马车已经装好了。
正打算去柳叶轩喝茶的几人,忽然看到,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半大老头,正带着一个小孩子,溜达过来。
几人一见,大吃一惊,连忙迎上前去。
“见过王师!”
来人,竟然是王勣!
听说他不是在柳家吗?怎么会跑来县里的铺子?
王勣见到几人,也十分奇怪。
“你们几个在这干什么?”
房玄龄简单的解释了一遍,最后道:“先生既然住在柳家,想必比晚生还要早几日,体验到火炉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