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到了月底,张松将郑氏母女拉回来,李若兰总算是结束了在灶房熬着的日子。
不过这段时间她也没闲着,先生都找好了,她肯定不能在家闲着了。
不做饭的时候,李若兰带着赵虎出去转了好几天,总算是在城西找了个差不多的铺面,带后院和水井的那种,到时候让张松和张柏兄弟俩开个小饭馆正好。
铺面不大,位于城西集市,距离西城门不远,买的话要价是八十两,租的话八两一年,李若兰干脆直接买了,万一饭馆开黄了,直接关门收租就是。
开饭馆是经过李若兰深思熟虑的,人活着,都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衣呢,她没有渠道,住的话,投资太大,行,又没有可以打点的关系,没别的选择,只有做吃的了。
自己以前虽然是搞管理的,但没有创过业,开个小店来试试手是很有必要的,一口肯定吃不成个胖子,等小店走上正轨以后,经验丰富了,再去寻求其他的生意。
其实还有一个最简单的途径,那就是求助刘展风四人的妻子,本来李若兰也有这个打算,可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挟恩图报的事她做不来,只有她自己成长起来,大家才可以站在平等的地位上,那时候找上门去,就有底气谈合作、谈共赢了。
张松三人到了县城已经午时,李若兰饭都做完,跟池萱和薇薇坐在餐厅准备开吃了。
张松这一趟不光是拉了郑氏母女,还奉张老汉的命,拿了好几袋子脱壳的米,所以牛车跑的慢了些。
为这事,张老汉又多雇了三人一天,将给大儿子的米脱了壳,既然老大一家子爱吃精米,多花点钱脱了壳就是,反正老大是举人,自家的地也不用交税,脱壳这点钱,这都是小钱,小钱!
当然了,张柏提议将所有米都脱壳时,又挨了顿胖揍。
张老汉表示:有的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有那本事,你考个举人,老子肯定也供着你!
听到后院有牛的动静,估计是老宅那边双抢搞定了,李若兰出门查看,果然是张松和赵大山在搬米袋子。
“二弟,就你自己?郑氏和赵香呢?”
张松抬手擦了擦汗,这才摇摇头,“不知道,她俩刚才进来了。”
将最后一袋子米放到灶房的赵大山说:“夫人,她们俩在前院帮我看门呢,我这就去把她们替回来。”说完,赵大山顾不上累,一路小跑着回了前院。
“二弟,没吃饭吧,锅里还有米饭,你拿上碗筷,也去前院吃饭吧,你大哥那边估计刚开始吃。”
“好的,大嫂,对了,这几袋米都是脱了壳的,爹说不够吃的家里还有,让你别出去买了,浪费银子。”将张老汉的话带到,张松这才舀了两大碗米饭,端着去了前院。
没一会,风尘仆仆的郑氏和赵香进了垂花门,朝李若兰行礼,“夫人,我们回来了。”
李若兰点点头,“行,回来就好,这十几天辛苦你们了。”
母女俩嘴上说着不辛苦,可实际上是真的辛苦!每天要做那么多饭不说,中午还得顶着大太阳去送饭,两人差点晒掉一层皮。
不过十几天下来,母女俩也慢慢适应了这样的节奏,所以总体来说,晒归晒,精神状态还算不错。
赵香拿出这十几日的账目还有剩下的银子,上前一步,“夫人,这是账目和剩余银子,请您过目。”
李若兰只拿走银子,将账目简单翻了翻,还给赵香,“账目你一会跟小姐汇报,至于饭,你们只能自己做了,我不知道你们今天回来,早知道我多做些了。”
郑氏连连摇头,“夫人,您太客气了,我跟香儿随便吃点就行,您不用管我们,快去吃饭吧。”
看到李若兰进了餐厅,郑氏这才带着赵香去了灶房,母女俩随便吃了些,就各司其职,回到自己岗位上了。
郑氏坐在灶房里,回想着刚才相公的话,忍不住的感动,夫人对他们一家也太好了,这十几天她们母女不在的时候,都是赵虎过去烧火,夫人做的全家人的饭,也包括赵大山父子俩的,拒绝也不行。
用夫人的话说:反正都要做饭了,干脆一起做了,省的麻烦,让他们父子俩好好干活就是。
--
作者有话说:看小说,630boo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