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桢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放开了小儿子。等二人起床,一起吃了点东西,赵之桢先去往书房召集儿子和心腹们议事。元春也知道等王爷回来,二人会有一番长谈,便也赶紧召来手下,听着管事掌柜们的禀报,把该吩咐的吩咐下去。&ldo;若是奉承的人多了,也别得意忘形。什么时候都有人见不得别人过得好。&rdo;这话虽是敲打,但在场之人有谁听不出个中真意?几位颇得信任的管事对视一眼,正琢磨谁出头恭喜几句。元春又道:&ldo;天子脚下,能有什么瞒得过圣上?王爷给的体面,谁若是不珍惜,我就不饶。&rdo;几人齐声应是。元春向来坚持&ldo;贵精不贵多&rdo;,能在她身边办差的管事都是本事和品行兼具的人物。她见几人各自思量,又再次嘱咐道,&ldo;咱们的产业是得盈利,不如王爷那里也交代不过去。不过比起名望,银钱又不算什么。&rdo;元春对手下犯错从来不打也不骂,就是让那个犯错的人在众人面前自省,当然这人若是能知耻而后勇,立下功劳,元春不吝惜当众褒奖。而且元春不贪婪也不苛刻,更没做过胡乱给娘家陪嫁安排肥差的事儿。公正,私心少,赏罚分明,已经足够手下尽心报效。赵之桢从心腹处听说了元春的作为,又心安理得地给元春了几个庄子和商铺,然后这几年里对自己这部分&ldo;私房&rdo;愣是一点都没过问。于是数年的积累,加上王爷时不时交来的&ldo;零花&rdo;,再有自己的嫁妆,元春身价十几万,库房中更有数量不菲的粮食,她也有自己的打算:她要去东北买些药材回来。当然,数量不少。将来的几年,直至王爷登上龙椅,京城都是比较安生的,但她也该未雨绸缪一番。处置完这些,也该吃午饭了。元春让抱琴去小厨房要个锅子‐‐肚里的这个似乎比健儿爱吃多了,桌上摆满了盛着菜肉的碟子,王爷居然在此时回来了。元春惊讶道:&ldo;完事了?&rdo;赵之桢轻咳一声,&ldo;昨晚上……比我预料得更好一些。&rdo;看着一桌吃食,又看了看元春的肚子,&ldo;怀健儿的时候,也没见你吃这许多。&rdo;&ldo;我哪知道?&rdo;元春看向抱琴,&ldo;王爷来了,多上些肉。&rdo;说着她从锅里夹了一筷子嫩嫩的羊肉放到王爷碗里,意思了一下,便自顾自地享用起来。倒是赵之桢怕她忙不过来,自己用着还不时地给她夹菜:虽然这一胎不甚顺当,但好歹吃得香啊。健儿见爹娘恩恩爱爱互相照顾,他也眼巴巴地瞧着父亲和母亲,&ldo;我也要。&rdo;赵之桢和元春一人夹了一筷子蔬菜塞进了健儿眼前的小碟子。健儿心满意足地吃了半天的熟菜。吃饱喝足,二人坐在窗边晒着太阳,健儿则被&ldo;赶出去&rdo;睡午觉……赵之桢终于起了头,&ldo;平南王算不上顺势而为,他是不得不反啊。&rdo;前者那是有心算无心,平南王占据了大优势,后者嘛,可就正好相反了。虽然王爷在政事大局上都不会刻意隐瞒,但元春听来的也大多是只言片语,只凭这些也足够她拼凑出个差不离的局势来了。前世元春为了打发清冷寂寞的宫中时光,她常读佛经;这辈子,她闲来无事翻看,且仔细琢磨的全是史书。第一代平南王也是靠着彪炳战绩得以封王,他的王妃没有生下嫡子,在其余庶子之中,第一代平南王出人意料地没有选择行兵打仗更有天赋的儿子,而是把那个一直默默无闻给父亲和兄弟做后勤和保障的儿子记到了王妃的名下。如今看来,第一代平南王这个决定,堪称明智无比。因为开国~太~祖爷驾崩之后,登基的便是大齐公认的明君太宗皇帝。第二代平南王几乎是力排众议,把西南特产的优质盐铁,半卖半送给了这位贤君,这番举动让平南王一系在太宗削藩时得到了保全。若是换成那位善战但脾气火爆的兄弟,平南王这一大家子怕是&ldo;绝无幸理&rdo;。之后的平南王也是闷头治理西南,并没显露他们在兵事上的野心,直到先帝登基,终于让他们看到了、也抓住了机会。说起来,平南王才算是圣上真正的心腹大敌。果然,赵之桢此时也感慨道,&ldo;父皇谋划多年,终于无需再忍。&rdo;这句话压根就是在明说平南王造反,还是圣上占了主动。圣上自有雄心壮志,从先帝手里接了个&ldo;烂摊子&rdo;,却想给子孙留下足够稳当的家业:无论外敌还是内患,至少要消灭其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