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东非,基本就是一片工业生产的荒漠,在这里,各种产业基本都维持在手工作坊的程度。
而且除了伊子卓他们,其他在非洲捞钱的华商都很谨慎,投资规模也不大。
因此,不仅是制药厂、水泥厂,就是以后电子和化工类企业投产,伊子卓也不会和肯尼亚的其他华资企业产生恶性竞争。
伊子卓可是打算在马林迪搞起纺织、印染、食品加工、钢铁、机械制造、皮制品加工、电力、军工等企业。
一个名副其实的**王国,就必须在基本的物资消耗上不受制于人,自给自足。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经济发展和私军的建立。
孙劲恒等人的到来,可以将伊子卓从繁重的政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花更多的心思去思考马林迪的发展规划。
到了十月份,伊子卓已经在马林迪造成了既定事实,由美国主持的国际考察团进入马林迪,看到的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原本打算来找碴的这些白种人,不得不默然离开。
1954年的末尾,对于整个世界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两个世界性大国确认了彼此的战略定位,冷战的对抗,正式开始。
美国第三十四任总统是艾森豪威尔,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铁杆鹰派出身的军人。
1952年。他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比起杜鲁门的金元外交,艾森豪威尔在一上任就展现出了他的强硬作风,首先是就伊朗和土耳其的问题向华夏联邦发难,将中国人的势力从这两个国家中驱逐出去。
而当时的华联元首是陈炯明,在外事上主张温和收敛,并且认为战争已经结束,中国的战略发展重心应该调整到经济上面。
陈炯明不喜欢打仗,可以的话,他还是更热衷于国家的内部建设。
要不是因为贸易需要和石油,很可能连直布罗陀和苏伊士地区的华联海外驻军也会撤回国内。
而罗布泊的事件后。陈炯明不得不提前辞去了华联元首一职。
从东非回到中国,在肯尼亚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被写成新闻,连篇累牍的报导着。其中伊子卓更是被当作“非洲人民的救世主”来歌颂着。很明显,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些人不是别人,正是革新会,在李宗仁的授意下,美帝国主义被描绘成为霸凌世界的强权主义,并且号召中国应该肩负起拯救世界的责任。
李宗仁的这番话,激起了中国百姓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迎合了三大集团的利益诉求。陈炯明以前太保守了,不愿意为商业利益和能源问题而动用武力,甚至在面对美国的扩张政策时畏首畏尾。
在伊朗问题上。陈炯明就没有答应伊忠明的要求,而是任由英国人与美国人联手,通过大选颠覆了中国人扶植起来的傀儡政府,使得中国的势力不得不撤出伊朗境内。
为此青竹化工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原本几个大型油田的开挖计划都快要谈下来了,现在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煮熟的鸭子飞到了美国能源财阀的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在媒体舆论上,没有人声援陈炯明的原因。
广州市区,产经联总部大楼,顶楼上。陈泽、伊忠明、刘浩然三人难得的聚在了一起。今日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但明天就不一样了。
明日将是华联元首大选结果公布的最终时刻,现在街道上,人潮涌动,不少人都挥舞着手中的选票。进行着最后的投注。
而在广州最高的摩天大楼顶层,陈泽以俯瞰众生的眼神。带着玩味望向下方,在他眼中,众生如同蝼蚁,都在他的掌中。
“忠明,听说你把儿子派到肯尼亚去了,这么做,你舍得?”刘浩然笑着打趣说道:“不过似乎有人打算利用子卓呢,我看你还是上点心比较好。”
这是羡慕,也是提醒,产经联和革新会毕竟不是一路人,对于军队中的激进派,刘浩然始终保有疑虑。
“孩子长大了,要追求梦想,我是管不住了。”伊忠明打着哈哈,既不承认,也不多说详情。
陈泽回过头,拆穿了伊忠明的心思:“我看你不是管不住,而是不想管吧。”
伊子卓带去那么多退伍老兵,还配备着各种重型武器,这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所图不小。
商人有了钱,就想要安全感,这世上,什么最有安全感?
军队,坐拥几十万大军,那才叫高枕无忧,任谁也无法撼动。可这在华夏联邦是做不到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除了联邦军队,各地政府都不允许自行招募士兵,何况是伊忠明这样的商人?
也只有在肯尼亚,那个无法无天的地方,一切才是水到渠成。
对于这个话题,大家都是明白人,没有过于深入,他们今日聚集,就是为了明日的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