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哼?”
利娜很好奇,却不愿询问女儿的隐私,只是微微瞪大了眼,用好奇的眼光盯着包裹,顺便用鼻音询问了下女儿。
大鼻子布洛诺也瞪大了眼睛,盯着包裹,他也很好奇。
法国有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叫巴黎,第二个地方叫巴黎以外。
小地方的法国人对中国是既感到熟悉,又觉得神秘的。
中法原来是敌对的,奠边府直至戴高乐五八年重新上台,中法关系才算翻篇。
戴高乐逝世后,才又有波折。逝世三年后,《解放军在巴黎》就拍摄了。
戴高乐法国与新中国的渊源挺深,源于法国二战打的太令人费解,手艺太潮。
二战对法兰西民族的影响太深了,法国人是二战后才开始自卑的,脆弱了不少。
对内反攻倒算,剃头,强调爱国什么的。对外因为自卑而自傲。
二战后遗症,让元首几个星期整神经了。
五常之中,唯有法国是流亡政府混出来的,还是个非主流流亡政府。
或许是太羡慕意大利人选边站的水平,法国在二战诠释了一下西欧版的大户人家手法,两方下注。
贝当维西压轴心国,戴高乐自由法国压同盟国。
戴高乐这个非洲村长混的挺惨,苏英美谁也不拿他当干部。
流亡的时候受气太多,随还乡团一回国,刚坐了一年多又让踢下去了。
蹉跎十几年,五八年才又重返政坛,立马推倒重来,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二战流亡的气,功成之后又被踢的气,蹉跎十几年的气,汇集成了戴高乐主义,
该主义的精髓非常简单,六个字:法国不当小弟。
叫美军滚蛋,承认新中国,退出北约,美国将军愤怒到质问:“要不要把美军为了解放法国,而阵亡的将士骸骨也挖出来迁走?”
戴高乐法国跟新中国的频道挺合拍,激情燃烧的时候,法国也燃了。
法国人手里也举着红宝书,上街闹革命。
六六年,法国背盟退出北约。但是,六八年,法国氢弹一成功,马上与美国缓和。
次年,六九年,尼克松对其开放氢弹小型化技术。
法国氢弹是T-U构型,不是于敏构型。
于敏-邓稼先构型,属于中国独有。其强在于稳定与易维护,核弹是很费钱的,定期要维护销毁。
比如原子弹,没中子源就炸不了,芯是钋与铍,半衰期只有四个半月。引爆芯,弹体,载具,都要定期检查,维护,销毁,很费钱。
于敏构型稳定且适合维护,并非强在爆炸当量,早先反应不充分。
换句话说,它要想炸的大,与蚕式蚕宝宝一样,就必须造的大。并不利于小型化,分导多弹头。
88年于敏等人就对公众解密了,99年是补发的两弹一星勋章。